第6章应用层协议(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
1
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为什么需要网络管理?
人们需要检测网络的运行状况,需要保证网络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而由于以下因素,网络复杂程度已超出了人们手工的控制范围:
规模不断扩大:节点数从几十到成千上万
复杂性不断增加:设备类型增多、功能增强
异构性:不同的操作系统、通信协议(TCP/IP, IPX, X25等)。
2
网络管理的任务:
网络管理包括对硬件、软件和人力的使用、综合与协调,以便对网络资源进行监视、测试、配置、分析、评价和控制,这样就能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网络的一些需求,如实时运行性能,服务质量等。网络管理常简称为网管。
运行管理:网络的计费和通信量管理
处理管理:收集,分析设备的利用率,通信量等,控制网络中的设备,优化网络的使用效率。
网络维护:报警,性能监控,检测和故障修复
服务提供:向用户提供新的业务。
3
网络管理的一般模型
管理站
因特网
网络
管理员
被管设备
——管理程序(运行 SNMP 客户程序)
——代理程序(运行 SNMP 服务器程序)
A
A
A
A
M
被管设备
被管设备
被管设备
M
A
A
被管设备
网管协议
4
网络管理模型中的主要构件
管理站也常称为网络运行中心 NOC (Network Operations Center),是网络管理系统的核心。
管理程序在运行时就成为管理进程。
管理站(硬件)或管理程序(软件)都可称为管理者(manager)。Manager 不是指人而是指机器或软件。
网络管理员(administrator) 指的是人。大型网络往往实行多级管理,因而有多个管理者,而一个管理者一般只管理本地网络的设备。
5
管理信息库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被管对象必须维持可供管理程序读写的若干控制和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总称为管理信息库 MIB 。
管理程序使用 MIB 中这些信息的值对网络进行管理(如读取或重新设置这些值)。
6
代理(agent)
在每一个被管设备中都要运行一个程序以便和管理站中的管理程序进行通信。这些运行着的程序叫做网络管理代理程序,或简称为代理。
代理程序在管理程序的命令和控制下在被管设备上采取本地的行动。
7
网络管理协议
网络管理协议,简称为网管协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网管协议本身来管理网络。网管协议就是管理程序和代理程序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
网络管理员利用网管协议通过管理站对网络中的被管设备进行管理。
8
客户服务器方式
管理程序和代理程序按客户服务器方式工作。
管理程序运行 SNMP 客户程序,向某个代理程序发出请求(或命令),代理程序运行 SNMP 服务器程序,返回响应(或执行某个动作)。
在网管系统中往往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客户程序与很多的服务器程序进行交互。
9
OSI 的五个网络管理功能域
(1) 故障管理——对网络中被管对象故障的检测、定位和排除。
(2) 配置管理——用来定义、识别、初始化、监控网络中的被管对象,改变被管对象的操作特性,报告被管对象状态的变化。
(3) 计费管理——记录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并核收费用,同时也统计网络的利用率。
(4) 性能管理——用最少网络资源和最小时延的前提下,网络能提供可靠、连续的通信能力。
(5) 安全管理——保证网络不被非法使用。
10
应用层协议(网络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