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文写作困惑谈
写材料这项工作,经常让人感到为难困惑。很多人遇到写材料的任务,常常发出“不会写”的感慨。回顾我自己的经历,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因不明其理而不得其法,因不得其法而不谙其道。所以,我用这个话题作为开篇,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对写作感到为难困惑的原因。
先说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会写什么?
上报信息是我们政工员每月必须完成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写作就是我们的基本功。据我所知,办公室、党委宣传部,还有我们党委组织部都要求按月上报信息,要求的数量各自不等。有时工会、团委、纪委也有不定期的要求,行政科室偶尔也要求上报信息。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基本的问题,我们要撰写的“信息”并不是一个规范的称呼,从专业的公文写作角度来看,没有“信息”这样的体裁。所以,我们要结合机关各部门的职能来明确其中的含义。我试作如下分析:
1、办公室负责编发公司简报,所以对应的“信息”应该是“简报素材”,就是我们后面将要提到的四类:主要工作、热点问题、先进典型、特色活动。
2、党委宣传部负责内外新闻宣传、公司形势任务教育,所以对应的
“信息”主要是新闻素材(也就是报纸上的消息、通讯等)、简报素材(公司网页新闻)、思想政治工作研讨论文等。
3、党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党建工作,所以对应的“信息”内容仅限于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情况反映、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先进事迹,以党建消息、党组织活动总结、主题活动汇报和先优事迹材料为主。年终班子考核时还要求基层单位提供全年工作总结。
4、纪委每年至少要报廉政工作总结,每年不定期还有一些活动情况汇报或总结。
5、工会、共青团负责群团活动和年底先进表彰,一般以消息、活动总结、汇报和事迹材料为主。
5、行政部室一般要求上报某一个专项工作的总结或阶段性的汇报。比如安全工作汇报、市场开发报告、上半年经营工作分析等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该清楚两点:
第一、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党群各部室要求的各类信息都有所侧重,即便一稿多投,也要变换角度,变换题材,区分侧重点,否则就没有采用的价值。从目前我们单位的实际情况看,很多单位上报的信息都不符合要求。经常一稿多用,把同样一篇稿子一字不改上报给所有的部门,充分发挥了以一敌十的高效率。
第二、明确我们下一步提升的目标。我们至少要学会简报、消息、通讯、总结、汇报、典型经验这几种材料的写作方法,才能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多单位、很多人也写出了一些
比较好的材料,偶尔小露锋芒,但是为什么做不到持之以恒呢?根本原因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写作要求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会写?我们把这个问题展开来谈,我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
根据我的体会,我把“不会写”划分为“写不了”、“写不对”、“写不好”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没有素材,写不了。
没有素材分两种情况:
1、单位没干没有素材。有时候,个别单位对落实上级指示精神、部署的专题活动不够重视,石沉大海、不理不睬;或者只是说说而已,光说不做,落在字面上万事大吉,不抓推进、不抓落实、不见效果。无论是谁,写一个完全没发生的事情,只能用常项工作的内容来牵强附会,凭想象撒谎骗人,自然不能理直气壮,当然更不敢写得天花乱坠。
2、自己没干不找素材。单位工作都做了,甚至做的不错,而我们对真实情况完全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够多,涉及到班子对这项工作的要求、采取的措施,工作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取得的效果等等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要写材料着急了,只能对付写一篇,胡乱交差了事
。
无论是单位没干,还是自己没干,自然底气不足,不为难才奇怪呢。想写好材料好比建造空中楼阁,当然不可能。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不做评价,也没有解决的办法。材料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这一点毋庸置疑。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我们自身懒惰造成的,有素材自己都不去找,拿什么写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道理谁都懂。无论写什么材料,首先要有写作素材。如果说,写作者是厨师,那么素材就是做饭的食材,是米面油和菜品,只有准备充足,才能从“有啥吃啥”变成“吃啥有啥”。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像新闻记者,或者“特工”一样,要有敏锐的目光,灵活的头脑,广泛参与的意识,做到“十处敲锣,九处有我”,在广泛接触领导、同事的同时,主动了解、积极打探各方面的情况,知道的越多,写材料就越容易。我们要熟悉本单位的事情,哪一样都要了解,最起码也要做到一知半解,绝对不能一问三不知,临时抱佛脚。
(关于如何收集素材,作为重要的内容后面单独讲解)
第二个阶段:没有思路,写不对
写材料的过程如同盖房子一样。
第一,要有设计好的图纸,写任何材料,事先要先有一个整体构思,搭好文章的整体框架,做到成竹在胸
。
第二,根据设计图纸准备
公文写作体会(第一篇困惑谈定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