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的测量教案
课题
电流的测量
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的实验素养。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动手和观察的能力,为学习下一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流的测量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实验观察、对比,让学生掌握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方法。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流信息来回顾电流单位及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电流的强弱有大致的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电流的信息,本节课中学生对电流已有感性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还不能较好地理解和诠释电流的概念。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验,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进入新课。
教材分析
本节分成两部分内容:电流(定义、单位及换算)和电流的测量。电流的概念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
——电流表,并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学生电源(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探究活动1:
请同学们观察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按照下图分别连接两个电路,观察对比随着电压的改变,电路中小灯泡亮度及电路电流如何变化?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科学动画:电流强度”)
从学生熟知的电路入手来观察分析导致相同的灯泡亮暗不同的原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思考:相同的灯泡为什么亮暗不同呢?
分析:
两个电路中的电源不同
提供的电能大小不同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的强弱不同
同一小灯泡,通过的电流越大,灯泡就越亮
观察、
思考、
交流
二、探究新知
一、电流的强弱
(I):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
(1)国际单位:安培(A)(简称为“安”)
(2)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µA)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A=1000 mA、1mA=1000µA
科学家的简介:
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 1775~1836)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思考科学问题时专心致志,据说有一次,安培在街上行走,走着走着,想出了一个电学
《电流的测量》教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