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务
学
(2012—2013学年上学期)
施晴
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一般是一节课),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
一、看看教学设计是否高效:
1、教学目标定位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能确保教学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要认真研读课标,做到心中有课标。依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心中还要有个小目标:具体到这个单元,这节课。
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学任务的时间分配要心中有数,有侧重点。
《单元整理课》让教师们跳出课文,站在单元的高度,教师引导学生纵观全局、发现规律。一个单元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概括总结,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不系统。
2、环节恰到好处。
环节简单,训练安排科学合理,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文本不等于语文,文本充其量是个例子,是个载体,是为学生学习语言服务的,并不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时不教,留待将来教。一定是真实的课。
二、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有兴趣: 就像是一块磁铁,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是否在动,心在动。对课堂有兴趣,愿意参与活动,情绪饱满,积极向上。不是愁眉苦脸,哈提连天。
三、学生有收获、发展,教师有反思。
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人得到相应进步。听、说、读、写,学习有好习惯。
诵读古典诗词 提高学生素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
语文业务学习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