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审稿制度探析.doc:..电子图书审稿制度探析[摘要]文章阐述了目前电子图书沿用传统图书审稿制度面临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沿用传统图书审稿制度不能保证电子图书质量;参考传统图书和现行电子图书生产单位做法并结合实验,提出了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的适合电子图书生产个性需求的四级审稿制度的构想。[关键词]电子图书传统图书审稿制度实验[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一、国内电子图书审稿制度面临的问题目前,对于电子图书的审稿制度,业内暂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操作规范,国内很多电子图书生产单位在对电子图书质量把关时,审稿次数和审稿人员梯队大多沿用传统图书的审稿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电子图书依然属于图书范畴,与传统图书有许多相同点,例如二者都包含一定量的文字、静态图片等信息,编排格式也很类似,特别是其内容,多来自于传统图书。但是电子图书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图书,同时具有许多与传统图书不同的特点,例如前者具有超文本性、检索方便、需要借助设备阅读使用、可局部放大等特点。而诸多特点中,电子图书的内容包含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支持超文本链接、信息量大的特点不仅是传统图书所不具备的,也是直接影响其审稿制度是否能沿用传统图书审稿制度的主要原因。因此,沿用传统图书的审稿制度是否能保证电子图书的质量是目前业内人士亟待研宄的课题。二、创建科学的电子图书审稿制度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传统图书仅包含静态信息,读者凭借视觉感官获得的信息非常直观和具体。对于传统图书,审稿者可以通过视觉一次性获取关于图书内容的大部分信息。但在研宄电子图书审稿制度时,需要考虑电子图书既包含静态视觉信息,又包含动态视觉信息(如动画、影像)、听觉信息(如声音)的特点。电子图书的静态视觉内容可以沿用传统图书的审稿制度和操作方法,但对于动态视觉和听觉信息,其审稿难度就要大得多。而且图文、动画、声音等信息一般是同步播放的,每一种媒体形式对于人的作用力会减弱,很多错误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在参考传统图书审稿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电子图书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审稿方式和审稿梯队,根据不同信息形式内容安排审稿,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子图书的质量。为了进一步证实电子图书现行的审稿制度是否可行及探寻合适的审稿制度,设计实验如下:【实验背景】2011年笔者参加了《中国编辑出版史》、《印刷基础》、《电子与网络出版》专业课程培训论坛,期间需要将讲解内容(文字)、论坛帖子荟萃(图、文和较多超链接)、优秀作业精选(图、文、动画、影像)、学员感受心得(图、文和较多超链接)、培训花絮(图、文、动画、影像)、精彩照片(图、文)、课程网络资源大搜索(文、超链接)、师生精彩互动(图片和影像)、联系方式(图、文、超链接)等分别制作成电子图书供培训使用。笔者参与了电子图书的制作开发,组织不同审稿组分别对电子图书安排了三、四、五级审稿(综合对审稿质量和审稿成本的预估,没有安排六、七或更多级别的审稿)。本次实验是以电子图书的审稿质量保证为主要诉求,以出错率、审稿成本统计为实验依据,考虑到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具体实施时,将三级审稿安排在具有多年图书出版经验、图书质量优良的图书出版社,四级审稿和五级审稿分别安排在两家不同但资质都很好的电子图书生产单位,审稿周期均为一个月。【实验流程】(
电子图书审稿制度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