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大变革:三天读懂博弈学》三天读懂博弈学第一部分序三个博士有一套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套书稿,我读得津津有味。后来朋友问我读后感,我说挺棒,朋友说,你顺手写个序吧,我瞬间明白中了博士的计,看来,学士还真干不过博士。三个博士,各有一套,他们用家长里短的方式谈深奥的经济学、博弈学和心理学。目的是让你先把书买下,看进去,再像他们一样进步。这属于哪个学科我说不好,只是知道现在上网斗地主的远比读书的多,问题的关键是翻书不如亮牌刺激,所以这样写书的用心也有趣。晒几章题目,不愁你不动心:GDP——你和邻居王太太谁家更有钱?消费税和营业税——一颗成品钻石里含多少税?鲶鱼效应——“第三者”可以让婚姻甜蜜?——以上选自《三天读懂经济学》博弈论的基本假定:大家都是明白人旅行者困境——聪明反被聪明误情侣博弈——春节应该回谁家过?——以上选自《三天读懂博弈学》换位思考——如果让你来做面试官旁观者心理——把热销的假象变真相巧拍“马屁”——奉承别人也要懂技巧——以上选自《三天读懂心理学》好玩不?三天读懂是吹牛,不然三人也不必熬成博士都戴上眼镜才凑齐了出书。不过有一点可以说,用大白话说专业理论是最难的,容易露怯。有一次我采访十几位顶级数学家,一个三年级孩子问,09999999999……无限多和1是什么关系?大数学家说就是你叫小胖子,出去撒了一泡尿,回来还叫小胖子。现场一片大笑,觉得这个回答妙极了!结果节目一播出,我们收到一麻袋信,痛斥大数学家比喻不当,不是用词不当,而是数学理论上如此比喻不当。有较真儿者寄来一尺厚的演算稿来论证。所以用专业的话说专业的事是保险的,可称为“专家”,而用通俗的话说专业的事还不出错,就可称为“大家”。三个博士书一推出,称号随即会拍马而到,或贬或损,亦夸亦赞,天知道!最后讲讲我的阅后心得:买其中一本或三本都要?这是经济学。你越让我买我越不买!这是博弈学。买,还是不买?这就是心理学。崔永元三天读懂博弈学第一部分第1章博弈论:你们都是大傻瓜,我是天下大…◆本章重要概念◎博弈:策略性的互动决策,就是你在考虑自己的策略选择时,必须考虑其他人的策略选择;同时其他人的选择也必须考虑你的选择。◎博弈论(Gametheory):研究对抗冲突中最优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论。◎最优反应:假如其他人的所采取的行动(战略选择)是已知的或者能被预测的,根据这个已知的或可预测的行动而采取的能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的战略,称为最优反应。◎零和博弈: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非零和博弈:与零和博弈相对,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它区别于零和博弈。在这种状况时,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连自己的幸福也未必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非零和博弈既有可能是正和博弈,也有可能是负和博弈。■博弈论——让你成为赢家的理论要知道什么是博弈论,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博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博弈”一词的解释为:(1)古代指下围棋,也指赌博。(2)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博弈”,无疑与2005年因博弈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奥曼教授给博弈所下的“所谓博弈,就是策略性的互动决策”这一概念有相通之处。无论是下围棋、赌博还是为谋取利益而进行竞争,其实质都是在做策略性的互动决策,即假如你是一个“理性人”的情况下,你在考虑自己做何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其他的当局者会选择什么样的决策。比如下围棋,在你出子前,你一定会考虑你出子后对手将如何应对。反之亦然。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在英文中,“博弈”一词为“Game”,在汉语中一般译为“游戏”。而在西方,Game的意义与汉语中的“游戏”一词有些差别。在英语中,Game就是人们遵循一公平规则下的活动,每个人在活动中的目的都是使自己获胜,它同时有“竞赛”的意思,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文中就是“OlympicGame”。要知道,在这个“Game”中的每个人都是认真的,而汉语中的“游戏”,更多地带有消遣或娱乐的性质,多数情况下参与者是没有那么认真的,甚至带有“儿戏”的味道。所以在这里我们把英文中的“Game”译为“博弈”而非游戏,把“Gametheory”译为“博弈论”而非“游戏理论”。举个小例子,可能会有助于读者朋友理解博弈论:某晚你正在与朋友在电影院看电影,突然电影院起火了。电影院只有两个门,在你选择其中一个门逃生的时候,你要考虑这个门是不是大多数观众会选择的。因为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很多人选择的那个门,你就有可能因人多拥挤而葬身火海。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少数人选择的,你将有机会逃生。在这
思维方式大变革三天读懂博弈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