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出来的知识————四川省西昌东风幼儿园杨沙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明确要求:“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四月份开展的主题活动“可爱的蚕豆”中,我向孩子们展示了一次蚕豆泡种实验,幼儿表现极为关注。回家后有许多孩子在家也进行了泡种活动,还有不少的孩子将自己泡的种带到幼儿园来大家分享。泡的种子也五花八门:有绿豆、蚕豆、黄豆、花生等,大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这不正是让孩子们了解相关“种子发芽”的条件经过的一个极好机会吗?于是围绕着“泡种”的种种研究也就展开了。一、每日观察,进行对比观察。每天入园时都有不少的孩子围在种子边仔细的观察,并进行交流,一改往日忙着玩玩具的情形。一天王一丁兴奋的跑过来叫到:“杨老师,我的黄豆皮裂开了!”吴林沣也激动的说:“我的蚕豆长胖了!变成大胖子了,好笑人哦!”霆宇:“真讨厌,我的芸豆怎么老不长个呀?”……在大家都极为兴奋的同时,我感觉到孩子们更多的只是关注自己的种子变化,而对于其他人的种子变化显得有些漠不关心。这对于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不利的。于是,我提醒道:“咦!你的种子会变,那别人的呢?是不是和你的一样?”经过这样一提醒,大家果然互相关注起来。在进行对比观察和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不同。韩欣睿:“我的花生发芽了!陈洁的黄豆芽也钻出来啦。”陈运泓:“我的绿豆也发芽了,但太小了,没有她的花生芽大。”滔滔:“你的绿豆没有她的花生大,当然呀就小啰!”……二、通过研究尝试,决定记录方法。在每天观察比较中,孩子们每天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新发现,怎样将这些发现记录下来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讨论。舒怡:“用照相机照下来就可以了。”贝贝:“请爸爸妈妈帮我们.”禹禹:“他们要上班,不可能来帮助我们的。”菲儿:“我们写字呀!”小月亮:“还可以把它画下来。”我建议道:“我们都来试一试吧,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过记录的经验,无法预料实际在记录中会遇到的问题,我想他们只有经过尝试才会知道这些办法到底行不行,于是,我支持了他们的想法。)第二天舒怡带来了照相机,她告诉大家:“我负责来照相。”她拿着相机对着种子照了好几张,看那架势还蛮像那么回事。禹禹说:“让我看看嘛!”大家也很想看看结果,舒怡噘着小嘴巴:“不行,现在还看不见,要等着洗出来才行。”大家一下子就显得很失望,我说:“没关系。等照完再去洗就可以了。我们不是还有很多办法吗?”菲儿;“那我来写字吧。”她拿着纸和笔开始工作了,可是半天也没落笔,海涛急了:“你快点呀!罗罗嗦嗦的。”菲儿叹了口气:“唉,可我只会写我的名字……。”看来这种办法也不行了。韩欣睿:“干脆我们来画画吧!”大家表示同意,并立即开始进行。一丁的动作最快:“杨老师,这办法还真不错,你看我画得还行吧!”我笑着点点头冲着他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赞许。在不一会儿的时间里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记录,而且画得还都不错,我在肯定了大家的同时,建议他们把一张画纸裁成四份,每天用一页并在旁边写上日期,加上封皮制作成一本观察日记,大家纷纷表示这种办法好,于是就决定用画画加标注的方法来进行记录。(失败的经历对孩子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由此他们会积极思考可行的办法。我想:给他们一点时间,耐心等待,并给与他们适时地鼓励和肯定,他们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努力总会找到好
“泡”出来的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