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医疗保障处于“真空期”1. 商业医保停了 2. 新医保还没生效 3. 医药费不知找谁报销大学生病了不敢去医院(小病转大病)原来大学生医保遭遇了“潜规则”!目前我省公立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参差不齐,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与保险公司开展全面合作,门诊和大病均由其负责,例如中大和华工;二是利用部、省补贴开展门诊报销,大病报销则鼓励学生购买30—50元的住院意外伤害险,例如暨大、华师;三是将部、省补贴的部分经费转化为门诊代用券,同时动员学生购买住院意外伤害险。但总的来看都是购买商业保险。“团体保险返点”是业内“潜规则”,他们对高校参保返还的点数,最高的达5%—10%,也就是说,学校支出120万元保费可能得到12万元服务费。返点潜规则让高校冷对大学生医保以1万3千多在校学生的佛山某高校为例,参保的学生仅有97人。佛山现象并非个例,此前媒体就曾曝出过“郑州七成大学生徘徊在医保大门之外”、“山西推行两个月,大学生医保高校遇冷”等类似新闻。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不会不知晓参加医保的种种好处,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放弃,这提醒我们应该从制度设计去查找症结。从受访大学生反映的情况看,抱怨最多的是缴费标准过高。在佛山,学生参加医保每年缴纳225元,高于广州高校的参保标准一倍多。尽管相关部门给出了“医保缴费比例和待遇成正比,缴费越多,报销标准也会比较高”的解释,以及贫困生可申请补贴的承诺,但对于大多数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夹心层”学生来说,还是难以接受的。大学生医保是做贡献?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岁至25岁,正是一生中健康状况最好的时候,就算有个别不好的,也早已经在高考前被“体检”拒之门外了。把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等于多了一个“交钱多,用钱少”的阶层,能为医保基金做出重要贡献。大学生交了巨额的学费来上学,如今再捆绑上贡献型的医保,这些费用无疑都要可怜的学生家长埋单。商业保险难解决患大病导致的过高医疗费用。多年来,由于经费短缺,公费医疗名存实亡(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没有财政补贴)。针对大学生患病率较低、患大病学生时有发生、突发伤害事故较多、学生无收入来源、垫付能力弱等特点。全国各高校普遍采用购买商业保险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商业保险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医困难,也减轻了学校及主办者的压力,但商业保险主要解决学生突发伤害、患大病门诊以及住院的医疗保障问题,而没有解决学生的普通门诊医疗保障问题,和少数学生因突发伤害、患大病等原因医疗费用过高的经济负担。广东大学生医保缴费不同校区相差两三倍由于大学生参保实行属地化原则,而各地缴费标准又不一样,广州两个校区的学生每人一年缴费是80元,而南海校区每人一年却要交272元。但在待遇享受上,三个校区又基本相同。保险暂限住院和大病门诊根据深圳少儿医保的相关规定,大学生医保参照少儿医保缴费并享受待遇,只能享受住院和大病门诊的保险待遇,并不保普通门诊。偿付限额有限(大学生由于参保年限,偿付额极低)年内最高支付限额与连续参加医疗保险的时间挂钩。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情形1、在港、澳、台地区或国外诊治的;2、自行到市内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但有危及生命体征须就近抢救的除外;3、自购药品的;4、因他人责任、本人故意行为或违法行为造成伤害的;5、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造成伤害的; 6、国家、广东省、深圳市规定的其他情形。报销有期限参保人以现金
广州大学生医保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