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问题学生叛逆.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更多精彩内容青少年成长机构绘心桥
比如,爸爸带着 5 岁的女儿玩秋千,站在一边的 3 岁的儿子委屈地要
哭,这时候妈妈就可以说,“看,爸爸一直陪着姐姐玩,把我们都冷
落在一边了,这真不公平,对不对?”如果孩子表示同意,家长就可
以告诉他这种感觉就叫做“妒嫉”——“我知道你觉得妒嫉,是不是?
不过这没什么的。”家长的理解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因为这种时候,
孩子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家长耐心的倾听,以及对
他们内心感受的肯定。
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妒嫉
显然,妒嫉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即使
是他们尊敬的爸爸妈妈也会有妒嫉的感受。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宝
宝和爸爸在一起亲亲热热的时候,妈妈也会妒嫉爸爸,但是妈妈不会
因此而乱发脾气或者感到难过。或者举出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告诉宝
宝自己也有过同样的心情。比如,当虎虎抱怨自己不能和哥哥一样参
加跆拳道班的时候,妈妈就告诉他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但
是这种情绪是可以克服的。“知道吗?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从
来不准我在街上玩,但邻居家的姐姐却可以在外面一直跳皮筋到天
黑!你说多不公平!”这个故事让虎虎明白原来妈妈也妒嫉。随后妈
妈告诉,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得到和别人完全相同的待遇,因此必
须学会接受。
不要过分强调负面的东西
孩子会通过观察大人的做法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当你发
更多精彩内容青少年成长机构绘心桥
绘心桥内部资料青少年成长机构绘心桥
觉孩子感到嫉妒的时候,在表示同情的同时,不要过多强调孩子的立
场,更不要指责受到妒嫉的对象,否则不但会进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嫉
情绪,还会导致孩子养成动辄归咎于他人的坏习惯。假如你的孩子发
现自己的同桌被邀请参加同学的生日

问题学生叛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