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情画意的谜.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情画意的谜
终于登上了神秘的谜之岛,贝卡一行首先来到了气势磅礴的历史长廊,据说只要通过时光机进入这里,便能看到诸多古人的谜语故事,这些谜思是集多人之智慧精华,如果能到其中一览,肯定可以获益匪浅,为以后的探险之路增加许多有用的经验。贝卡率先跨进了时光机,时光机开始运转――
清末民初,有一位十分酷爱谜语的名人――张起南。
张起南,字味鲈,对各种文学形式都颇有研究。但他一生中最痴迷的要数“谜学”,就连他自己都说自己是个“谜痴”。
张起南从小就擅长猜谜。他年少时天资聪颖,并且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读书能过目成诵。所以,当他十岁时,父亲就带着他去县城参加科举考试了。没想到,张起南小小年纪就名列前茅。晚上,父亲带着他高高兴兴地回家。二人走到邻村,恰好遇到村里举办灯谜会。灯谜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围着一条条谜语苦思冥想。张起南走上前,轻而易举地破解了好几道谜题。围观的人既惊讶又赞叹。后来,张起南十六岁考中了秀才,在长沙又遇到灯谜会,他再次大显身手,令众人十分钦佩。但这些对张起南来说,还仅仅是个开始。他长大后依然爱猜谜、爱制谜,还爱研究谜,最终成为谜坛上的顶级高手。
张起南成年后,时代已经变迁,他受到维新变法的影响,不再参加科举考试。1901年,张起南的哥哥在湖南辰州矿局任职,张起南就随他一同前往。
转眼间,元宵佳节又到了,地处偏远的辰州也张灯结彩,到处充满了节日气氛。张起南兴致勃勃地走上街头,准备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灯谜盛事。
可是,张起南转了一圈,却没有找到一条灯谜。“奇怪,这灯上为何没有灯谜?”张起南询问路人。“灯谜?灯谜是什么?”那人奇怪地反问,“只听说元宵节吃元宵、挂彩灯,你说的灯谜是什么?”
原来这里的元宵节是没有灯谜会的!这怎么可以!张起南思索片刻,立刻大步流星地走回家。他提笔写下一条条谜语,接着,又提着彩灯回到街上。
“咦?这个人在做什么?”大家看着张起南挂起彩灯和一条条谜笺,都疑惑不解地围上前来。“这上面到底写的什么?我怎么看不懂?”
“各位乡亲,我这里自制了一些灯谜,”张起南对众人说,“谁猜到谜底就可以来找我,凡是猜对的,都有小礼品奉送。”
众人立刻围拢了过来,大家挤挤攘攘,争先恐后地猜谜。“哇!快来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猜中了还有奖品啊!”“哈哈!我知道了!”“我也猜到了,呀!怎么被你抢先了啊!”
这一年,辰州的元宵节过得热热闹闹。从此以后,大家都知道了灯谜,认识了张起南。很多人由此“步入谜途”,平日里也经常向张起南请教怎样制谜、猜谜。猜灯谜更是成了辰州元宵节上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应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灯谜活动从最开始的正月十五举办,后来扩展到十一至十五,又从初九延伸到十九。
不多久,张起南当上辰州中学校长,灯谜会受到当地政府的协办支持,这让第二年的灯谜会更加热闹。那年的灯谜会分设三处会场,均各具特色,众人争相竞猜。张起南在一处灯谜会上当主持,只要谜题被猜中了,他立刻会想出新题,好像他的脑中有用不完的谜。而且,他还能抽出身来,去其他会场一试身手,且每次都能猜中,众人都对他钦佩不已。
后来,张起南离开了

诗情画意的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dmzug14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