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生平与思想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吴美华第二章走上革命之路一、有志少年1906年,8岁的刘少奇开始上私塾,在离炭子冲不远的柘木冲跟朱五阿公(朱赞廷)读《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1907年,到罗家塘上私塾,跟朱菊安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1908年,到月塘湾上私塾,读《诗经》等。此时刘少奇接受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909年,到粉铺子洪家大屋读书,老师叫杨毓群(曙云),第一次学习了国文、算术、自然、地理等课程。1910年,到红米冲上私塾。后父亲去世,自己生病,休学回家。刘少奇经常去同学周祖三家看书,接触到新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刘少奇勤奋好学,得“刘九书柜”的雅号。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久,在湖南新军从军的二哥刘云庭回到家乡,带回一些传单和书籍。刘少奇从中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始末,于是剪去辫子。1912年,进入芳储乡小学补习班学习。1913年,考入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亦称玉潭学校),开始接受新式学堂教育,对数学、史地、国文、颇感兴趣,且全面发展。二、初沐风雨史地教员梅冶成(同盟会员)对刘少奇影响很大。1915年,参加反对签订“二十一条”的讨袁游行。为表达保卫炎黄子孙的决心,将字“渭璜”改为“卫黄”。1916年,参加驱汤(芗铭)援蔡(锷)斗争。1916年夏,以毕业考试第一的成绩在玉潭学校毕业,进入驻省宁乡中学学习。
第二章走上革命之路-2010-9-2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