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小故事的读后感
篇一:一则小故事的读后感我读了数百个经典小故事后,觉得《重要的尾数》这个故事和其中的道理令我印象最深刻。
故事的内容是一个年轻人到某公司应聘,在最后一轮面试中,主持人出了一道笔试题:假定公司派你去采购XX支铅笔,你要带多少钱?第一个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他解释说,采购XX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第二个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他解释道:XX支铅笔要100美元,另外需要10美元左右。最后轮到这位年轻人,他的答卷上写的是113。86美元,主持人很惊奇,要求应试人解释,这位年轻人说:“铅笔每枝5美分,XX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这个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要1。5美元……因此,总费用为113。86美元。”
最后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这个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当我读完后发现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正是我目前所需的:做任何事情时,都要以严谨的作风认真对待。我平时在做数学题时,经常因忽视了某个地方,使得整道题目全错,这就是没有认真对待每件事的后果。我决心以后做每件事都要认真、严谨地对待,而不是“大概”、“差不多”应付过去。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可能因你的疏忽大意而影响了你一生的命运。
篇二:一则小故事的读后感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反抗。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 ”
如果这个故事有后续,八成是可怜的小猪没有得到帮助和理解,可怜巴巴地称为主人的桌上美味;若是它运气好因为太瘦没被杀,等它回到畜栏,和绵羊和乳牛的关系也不会再像过去一样亲密。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以为自己很了解他人,还会觉得别人的做法不可理喻,以致矛盾的产生。而事实是,大多数时候人只会以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在看问题的时候也只看到一个表象。比如公司的下级员工,总以为自己的上司只要坐办公室喝咖啡陪客人吃饭就能拿高薪;比如某些学生,总以为大人们不用写作业不用考试是如何的幸福。
人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可这种复杂的生物偏偏有一种习惯,那就是把别人想象得很简单。
对待同一件事情,立场的不同决定了观点和态度的不同,而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上,永远不会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立常经常有人感叹人和人之间不可能互相理解,其实说这句话的人本身是在强求他人理解自己的立场,这是不公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强求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矛盾和无法挽回的创伤。
我们能否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固然最好,但这的确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所以我想谈一谈当我们无法理解他人的立场时,应该做什么,说什么,相信什么
一则小故事的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