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有关国家的农村政策出台并进一步落实后,农民享受到了哪些优惠、得到了哪些帮助,农民生活取得了什么样的改善,我国农业的发展展露出了什么样的新局面、新形势……这些都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关注国家发展的大学生们所应当了解的,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利用这次寒假彻底的对我县的三农问题做了一次调查,调查如下: 第一部分:关于本次调查内容:“三农”问题莱西的三农发展第二部分: 农业发展方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农业大市的莱西,积极引导农民通过施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来达到节水、节肥、节药、增加收入的目的,全市一年累计节约生产性开支2亿多元。一、作物少喝也解渴莱西市经济开发区簸萁掌村属丘陵地,严重缺水。为了节水,全村226户人家发展节水蔬菜大棚300多个。为了节约有限的水资源,莱西市开源节流并举,在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拦蓄地表水,综合利用水库放水、灌溉尾水和汛期弃水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逐步形成了“大田管灌、喷灌化,渠道防渗化,果菜微喷、滴灌化”的工程体系,目前,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7万多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2%,年节水能力达7000万方,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亿元。二、肥料少施地力照足店埠镇马家小里村的大棚黄瓜种植户马树刚,过去一直认为只要往地里多施化肥就能高产增收,可结果不但产量低了,而且土壤还出现了板结。去年秋天,市里的土肥专家到他的大棚里进行了土壤测试,他按照专家开具的配方进行施肥后,两亩黄瓜大棚不仅少用了50公斤化肥,而且还比以往增加了40公斤产量。他心服口服地说:“配方施肥好,这一正一反就给我省下了180元钱。”为了让广大农民科学施肥,莱西市围绕合理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把握施肥时间和改进施肥方法等内容,组织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选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土壤测试和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培训,并为农民开出施肥配方。目前,这个市围绕标准化生产和标准粮田建设,对100万亩土地实施了配方施肥,亩节肥料25%左右,年节约肥料资金2500万元。农药少打仍增收东庄头村老年协会的茄子大棚有些特别的设施:大棚的放风口封上了防虫网、大棚内垂挂着一个个黄色的杀虫板。据管理大棚的菜农崔恒庆介绍,为了减少农药的施用量,他们将生物杀虫技术运用到大棚蔬菜生产中,一个大棚不仅节下了40元的农药钱,而且种植的蔬菜因为无公害而备受市场青睐。上半年,他们一个8分地的大棚茄子收入了8000多元。为了减少农药在作物上的使用量,从而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莱西市积极推广大棚生物杀虫技术,通过设置防虫网、悬挂杀虫板等新技术,可节省农药用量40%左右。第三部分: 成功案例:村企合一互利共赢看莱西市后庄扶村怎样破解“三农”问题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后庄扶村的168户农民顺利迁入新建的居民楼,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集体投入1500万元建设的九联大桥开通了,使该村与城区中心的距离缩短为3公里,使这个村迅速成为城区西部的黄金地带,直接带动了房地产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村企合一的优势,在这里已出现曙光。青岛九联集团原是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后庄扶村的一个村办养殖场,近几年通过低成本扩张,企业规模迅速膨胀,现已发展成总资产6亿元,员工7500人,公司年销售收入亿元,利税8000万元,出口创汇XX万美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同时也面临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税费改革后,后庄扶村也面临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无钱办事”的问题。在这种两难境地下,莱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实行“村企合一”,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农村工作的有机融合。把村民转变成工人,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随着九联集团的不断发展,村里绝大多数农民已经成为企业工人,但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根本上从土地中脱离出来,处于“半工半农”状态。为此,九联集团通过股份制形式对本村土地进行整合,群众以土地形式入股,由公司统一经营,按股份分红,对于单纯种地的农民,逐步安排到企业上班。XX年底,全村群众股份分红收入达到800万元,人均分红收入32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4%。把村庄合并到企业,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九联集团根据建设现代化城镇的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将后庄扶
三农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