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降低肉鸭体脂沉积的方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S20073503詹黎明,张克英(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四川雅安625014)摘要:现代肉鸭品种体脂沉积尤其是皮下脂肪沉积过多问题已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影响肉鸭体脂沉积的营养、性别和环境等因素及控制体脂沉积的方法。关健词:肉鸭;体脂沉积;控制方法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胴体瘦肉率遗传力很高,选择胴体瘦肉率高的品种作为种鸭,可以显著降低肉鸭脂肪沉积率(王继文,1996)。但经遗传性状选育出的现代肉鸭优良品种在生长加快的同时,也出现了体脂沉积过多的问题。因此,在不影响肉鸭风味品质的前提下,如何降低肉鸭的脂肪含量(主要是蓄积脂肪,其中又以皮下脂肪为主),就成为生产经营者与科研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就从营养的角度对影响肉鸭脂肪沉积的因素及控制体脂沉积的方法作一综述。1肉鸭脂肪细胞沉积原理脂肪组织是疏松结缔组织的变形,主要由脂肪细胞构成。脂肪生成取决于脂肪细胞的数目和体积。脂肪细胞是肉鸭体内最大的组织细胞,直径一般为30~120um,最大的可达250um,脂肪细胞越大,脂肪滴越多,出油率越高(Evans,1972)。肉鸭脂肪沉积的部位、性质、成分与其种类、性别、年龄、饲料及同种肉鸭的部位和脂肪层的不同而不同(Leenstra,1986)。肉鸭脂肪组织本身不能合成脂肪,脂肪在肝脏合成后,转移到脂肪组织,主要沉积在皮下、腹部等脂肪组织以及肌肉等部位,其中皮脂是积蓄脂肪的主要部位。脂肪的贮存与动员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互动过程。脂肪酸的合成包括启动、装载、缩合、还原、脱水、还原和释放7步,经甘油磷酸二酯或甘油磷酸一酯选径转变为甘油三酯。肉鸭脂肪酸合成时必需的NADPH有相当部分是通过G-6-PDH参与的戊糖磷酸循环提供的。研究显示,鸭的脂肪酸合成途径不仅有丙酮酸-苹果酸参与,戊糖磷酸循环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周长海等,2008)。肉鸭体内沉积的脂肪分两种:一种是蓄积脂肪,包括皮下脂肪、肾脂肪、网膜脂肪、肌间脂肪等;另一种是组织脂肪,包括肌束脂肪、神经组织脂肪、脏器脂肪等。蓄积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中性脂肪,常见的脂肪酸为棕榈酸(占25%~30%)、油酸、硬脂酸和高不饱和酸(合占70%左右)。组织脂肪主要成分为磷脂,其含量与肉鸭酸败程度十分相关。脂肪沉积在肌束内使肌肉呈现大理石状,肉质较好。因此从食用角度讲,组织脂肪要优于蓄积脂肪。Hood(1982)指出家禽腹部脂肪的沉积,主要由脂肪细胞数目增生(hyperplasia)及细胞肥大(hypertrophy)造成。Evans(1972)观察aylesbury鸭(与北京鸭同种)时发现,在8周龄以前脂肪沉积十分迅速,随后脂肪细胞体积随日龄而增大。戴谦等(1991)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鸭脂肪细胞直径及体积在12周龄时最大,但在性成熟之后则有显著减小现象。周长海等(2004)结果表明,肉鸭肝脏的各种脂肪酸代谢酶类的活性表现为:42日龄比21日龄的显著增加,显示随着日龄的增加,鸭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也显著增强。,且效果是明显的,但降低日粮能量会影响生长速度,提高日粮蛋白质含量或使用饲料添加剂使饲料成本增加,这种方法能否采用取决于其经济回报。并且鸭与鸡相比。能将更多的能量沉积脂肪(sirege等1982),但肉鸭脂肪沉积不

浅析降低肉鸭体脂沉积的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9-01-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