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国家创新体系的特征与启示
芬兰在过去20年一直具有较高的创新强度与创新绩效,这与其较为完善的创新组织架构密切相关。芬兰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将国家创新体系概念视为其科技政策基础,一度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但是,随着国际竞争及全球化的加剧,芬兰国家创新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芬兰创新活动的主要绩效
芬兰的产业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的要素驱动型经济,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投资驱动型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创新驱动型经济。创新已逐渐发展成为推动芬兰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芬兰的创新能力近些年一直排在世界前列。2004年欧洲理事会发布“欧洲创新记分牌”(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EIS)的数据显示,在欧盟国家中,芬兰的创新能力排名第2,仅次于瑞典。2011年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创新联盟记分牌”(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IUS)显示,欧盟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北欧地区,瑞典、丹麦和芬兰分别为创新活动强度的前3名。根据今年最新发布的
“创新联盟记分牌”数据统计,芬兰的排名虽略有下降,被德国赶超而位居第4,但仍属于第一梯队成员。
在影响创新的活动中,芬兰对创新的知识投入,无论从研发还是教育方面都较为充足。根据《OECD科学、技术与产业记分牌2011》收录的数据显示,2009年芬兰国内研发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GERD/GDP)%,%的以色列,排名第2,%。2009年芬兰研发领域研究人员的总数同样仅次于以色列,排名第2。%,排名仅次于爱尔兰。芬兰教育体系整体而言是公立及免费的,芬兰的高等教育领域公共财政支出所占比重颇高,不足部分也有私营部门通过捐赠等方式进行补充,私营部门参与教育事业的方式还包括给雇员提供入职后的应用培训等。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在欧洲国家之间自由贸易日益频繁以及经济一体化日益纵深发展的背景下,芬兰作为一个小之地,就必须通过创新打造自身优势,因此,芬兰将全球消费市场设定为其创新活动重要的需求导向。此外,为国内高技术企业提供服务,促进国内企业与转包商、大学、研究机构之间开展合作并形成反馈链,以及加大公共部门对技术与服务的采购,也都被纳入芬兰创新活动明确的需求范畴。
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及主要特征
芬兰创新体系的组织架构强调以网络为基础的交互式学习与知识集成,是一种创新服务模式。芬兰政府通过孵化服务、融资以及咨询服务等方式,对企业创新提供支持,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组织模式。芬兰创新体系具有3个主要特征:
(1)与许多发达国家不同的是,芬兰的创新体系不是一个被动式发展的过程,而是主观制度设计的结果。芬兰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织于20世纪60、70以及80年代逐步建成,该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于20世纪90年代成型。在该系统中,不同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如图1)。2011年芬兰政府的研发投入总计接近21亿欧元,%,就
芬兰国家创新体系的特征和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