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走进文学艺术的圣殿《囚歌》《耕荒》革命烈士诗两首作者简介—叶挺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叶挺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他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1988年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作者简介—蓝蒂裕蓝蒂裕(1916—1949),重庆市梁平县人,青年时参加救亡运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在重庆海员工会担任《新华日报》发行员,后又做党的交通工作。在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他不幸被捕,却又挖墙逃离虎口。在与党一度失掉关系的情况下,他继续自觉从事进步工作。 1947年恢复党的关系后,他被派往梁山(现今的梁平县)县开展工作,参与筹建梁(平)、垫(江)游击区,继后担任梁垫特支书记。以“蓝太医”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为党组织在这一地区开展武装斗争作了大量工作,深受当地民众拥护,体现了一个革命“耕荒者”的英勇无畏和奉献精神。 1948年冬,因叛徒出卖,蓝蒂裕不幸被捕,在渣滓洞监狱他屡受敌人酷刑折磨,身上被烙铁烧焦,但始终顽强不屈,表现了高昂的革命气节。 1949年10月28日晨,蓝蒂裕等革命志士被特务从狱中押出,他意识到生命已到最后时刻,在将写好多时的《示儿》遗诗交给难友后,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写作背景《囚歌》叶挺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同时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在皖中(安徽中部)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初,日军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将敌击退。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入狱,在狱中写下有名的“叶挺囚歌”。《耕荒》1948年冬,因叛徒出卖,蓝蒂裕不幸被捕。在渣滓洞监狱,他屡受敌人酷刑折磨,身上被烙铁烧焦,但始终顽强不屈,表现了高昂的革命气节。1949年10月28日晨,蓝蒂裕等革命志士被特务从狱中押出,他意识到生命已到最后时刻,在将写好多时的《示儿》遗诗交给难友后,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读一读囚歌紧锁敞开高叫渴望自由躯体希望棺材烈火热血永生耕荒荒沙永别狼犬荆棘遗嘱耕种园林解释下列词语被困在监狱里,失去自由而高歌。这里的“狼犬”指的不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狼犬,而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荆棘,一种带刺的植物,在这里指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过着不安定的生活。棺材,用来装尸体的器皿,在这里指国民党的监牢。囚歌狼犬荆棘活棺材用自己的话概括《囚歌》的主要内容革命者所走的路被敌人紧紧地锁着,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却敞开着。反动派声嘶力竭地叫喊着:投降吧!给你自由!我渴望得到自由,但是我深深地懂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怎么能出卖革命获得自由!我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把我和反动派的监狱一齐烧掉,我应该在血与热火的斗争中得到永生。熟读《囚歌》,“自由”,这两个“自由”的意思相同吗?答:不相同,因为第一个“自由”指的只是身体上的自由,而第二个指的却是“自由”是身心、精神、尊严和灵魂的“自由”,所以这两个“自由”不同。“自由”,为什么?答:叶挺渴望得到第二种“自由”,因为第二种“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用自己的话概括《耕荒》的主要内容*“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写出了儿子出生时祖国和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到处荒芜,兵荒马乱,而孩子长大了也要像父亲一样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和众多革命者一起拯救这片土地。*第二节直接写“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表现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满街狼犬”是指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和特务们。“遍地荆棘”是指当时的社会现状,人们生活在一块没有安全感的土地上。*第三节:春天是播种、耕耘、希望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父亲希望儿子永远都满怀希望地参加革命,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奋斗。
革命烈士诗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