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提出对策题目致命伤:对策空洞化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唯有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申论频道为您提供更多帮助!这里可以>>>在线咨询。仍有疑惑?我们来看看国考课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提出对策是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要参透材料,还需要广泛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工作经验,才能游刃有余地作答此类题目。在国考申论考试当中,大部分考生都基本掌握了提出对策题目的应对技巧,学会从材料中直接找寻对策,或者从原因、问题推导对策,以及从案例中提炼对策。但是为什么得分并不是很理想?中公教育专家发现大多数考生在这类题目中犯了一个“致命伤”,即对策空洞化。所谓对策空洞化,即对策的实践操作性不强,很难满足考官在题干中要求的“所提建议具体、切实可行”的要求。下面结合一道真题,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对策空洞化”以及如何避免。 》》更多、更全申论技巧、写作技巧、名言佳句尽在中公教育申论频道《《 2012年国考申论(市地)试卷的第三题: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不超过400字。首先来看一个大多数考生认可的答案:【考生答案-概括问题】市民出行不便,主要表现在:一是站点设置不合理,交通拥堵,浪费时间;二是存在安全隐患,无过街通道等设施;三是往返站点不一致;四是最后一公里问题,道路坑洼不便行走,自行车停放成本高,不安全,无专门自行车道或非机动车道被占用以及黑车问题。【中公专家批注】这道提出对策题目是典型的一题两问。要求先归纳概括市民出行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推导出对策。在概括问题的时候,该答案基本要点都找到了。但是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表述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表达过于含糊;二是站点设置的问题,即第一点和第三点可以合并,在提出对策的时候统一解决。建议忠实于材料原文,进一步把问题说清楚,因为只有问题清楚找准了,对策才能更具针对性。建议概括问题修改如下:【专家答案-概括问题】一是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有的站点停靠车辆线路、车辆过多,车流人流量大,路面拥堵;有的线路,往返站点不一致使行人出行不便。二是有的街道人行横道相隔较远,违章穿越的人数较多,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城郊结合部住宅区与轨道交通站接驳不上;道路设施不完善,骑车成本高,黑车常引发交通事故。【考生答案-对策】为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科学设置站点。站点分布要合理,避免车流集中,往返站点要一致,否则应作好标识。二,完善路网设施。乘客密集区要设置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在必要路段安装路灯。三,开辟通勤专线。在车站和小区之间开辟通勤专线,增设摆渡车辆,方便群众出行。四,严厉打击黑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黑车,保障交通安全。五,降低骑车成本。开辟免费自行车免费停车场,严厉打击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现象。【中公专家批注】这个考生的答案就是典型对策空洞化的表现。“站点设置不合理”推出对策——“合理设置站点”。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条所谓的对策本质上只是一种思
申论提出对策题目致命伤:对策空洞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