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梦,我懂的,少年
中国青年住房问题报告:
青年住房,居留困境,代际梦想离不开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家去哪里了?怀揣梦想的青年何以安居城市?奋斗的青春能否摆脱“蚁族”“蜗居”的命运?当婚姻遭遇住房,青年该何去何从?家庭助力将如何影响青年的住房拥有?
受北京市政协委托,对外经贸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发布了《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4》。书中回答的,不仅仅是如何解决住房问题,更是关于青年与祖国、青年与理想关系的终极之问。当社会深度变革,价值在飞速地解构与重建的时期,青年人树立什么样的奋斗观,社会又能为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怎样的帮助与便利也许关系的,不仅是青年人的未来,更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一、一句调侃惊了
一屋子的人
“原来我也是北京市三好学生,现在是我工作的第一年,但一提起买房,我感觉我和同学们的落差就大了。他们有政策补助,但我呢,凭现在的工资,买不起房,所以,我感觉和他们相比,心理一下子就有落差。前一阵子,母亲睡不着觉,她说,像我们这么没能耐的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贡献,就是去死,这样你就能继承房子结婚了。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我听了之后,又羞愧又难受。”
这是国有企业青年职工GF在一次青年住房问题座谈会上讲的话。当老人家调侃与忧虑兼而有之的话语,撞入大家耳际之时,满座萧然。
2013年初,廉思课题组受北京市政协委托,就青年住房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这次座谈会,就是调研内容中的一项。廉思课题组的调查十分深入,对调研对象也进行了精心的取样,调查对象包括青年公务员、事业单位的青年职工、国企青年职工、外企青年员工和私营青年职工这五类次青年群体。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21份,%,由此收获了一份关于中国社会各阶层青年住房状况和心态的难能可贵的报告。
上述青年职工GF的发言,就是在京国企青年心声的代表之一。
其他青年代表的发言还包括:
“我们作为北漂族,尽管来京已经好几年了,在住房方面还是无能为力。我们现在的工资水平,别说在五环之内,就是靠近河北的地方也买不起。但是,租房子也难以为继,现在房租的上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压力。租好一点的也得每月两三千元左右。过几年,有了孩子我们可能就离开北京了,西安那儿的房价没这么高。”私营企业青年SXY说道。
“我在某医院上班,头两年收入非常少,一个月大概三四千元。这一年收入逐步好转起来。我来北京三年,家庭条件一般,住房很重要,因为二环周边大概五公里的租房价格已经超过了3200元每月。好的医院五年之内,能解决宿舍问题,我们医院只解决一年的宿舍问题。我希望医院能妥善解决青年医生的宿舍问题。买房,可能以后再考虑吧。”事业单位青年代表、年轻的医生ZH说道。
而青年公务员YQL,则代表他所身处的、饱受网络诟病的青年群体,说出青年公务员的住房困境:“对于青年公务员群体,想起我们的收入和住房,确实是很纠结或者说是很狼狈,2010年,我工作三年多,每月工资才2300元。公务员队伍中,有本身家庭条件比较好、没毕业就买房的,也有工作很多年也买不起房子的。从我个人来说,选择这样的道路,只是因为理想,再说大一点,只是因为信仰。如果奔着收入高,早就选择其他职业。我头脑里关注更多的是宏观政策的东西,国家到底怎么改革,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出
住房梦,我懂的,少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