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无量寿经》第六品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我们昨天讲了第十四愿,是讲「触光安乐愿」。阿弥陀佛的名号讲的是一切无量,世尊用无量光、无量寿来代表一切无量,无量光是代表空间,无量寿就代表时间,讲到时间和空间,当然也就包含了整个宇宙一切现象,一切都是无量,这就是讲自性的性德。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代表自性,能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性。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讲「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这也是自性三德之一,般若德也就是讲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也是自性摩诃般若波罗蜜。今天我们来讲「寿命无量愿」,昨天是讲光无量,今天讲寿无量。我们来看看经文,我们一起合掌把这段经文读一下: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谢谢大家!大家念得非常好。这段愿文有两个愿,是第十五「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愿文讲的『寿命无量』,不仅是讲阿弥陀佛寿命无量,连国中(这极乐国土当中)一切声闻天人、一切菩萨众寿命也都是无量。我们问,为什么佛要发这个愿要有无量寿?你看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成佛,他没有发无量寿这个愿,当然这是因为娑婆世界众生业障深重,跟极乐世界是没法比。业障重就很难感召佛长住世间,所以世尊在我们这个世界世寿八十年,他示现的寿命跟我们普通人的平均寿命差不多的。世尊当年,就是三千年前,当时人的平均寿命,经上讲是一百岁,每一百年就会减一岁,减到现在平均寿命应该是七十岁,大概也都是差不多。世尊当年八十岁就走了,他把二十年的寿命都舍掉了,舍掉这个寿命,当然也是把这个福报留存给我们后世佛门四众弟子来受用。所以我们真正学佛必定有佛的加持,有龙天护法鬼神的护佑,我们自己虽然福报不够,可是有释迦牟尼佛,他给我们留下来的福报就足够我们用。尤其是出家人,我们出家人衣食受用都不会缺,为什么不缺?世尊当年就有这样的愿,所以就有这样的加持,只要你是一个真修行人。你不真修行,那就是例外的。你要真修行,虽然福报很小,自己没福报,但是有佛的福报加给你,你不用为衣食去担忧,不担忧衣食,你就能够志求菩提了。你看儒家孔老夫子也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世间君子都有这样的心量,他为了道而精进修学,他不担忧衣食。所谓「居无求安,食不求饱」,真正有这样的志气、骨气,你才能够入道;如果心有贪著名闻利养的话,那根本是不可能入道的,所以世间君子都晓得,要入道首先得放下名闻利养。我自己出家,出家的前一天晚上,我住在香港圆明寺。这是我第一次住在圆明寺,第二天出家,出完家我就回去了,就留了一晚上。当天晚上圆明寺很静,夜深人静,那里也没有几个出家人,所以我就自己出来在那个院子里溜达溜达,看看头顶月光非常的明朗,月色很好,我就到大殿礼佛。当时我就发了三个愿,说希望我出家之后,一,我不为了衣食去化缘,宁愿饿死也不化缘;二,我不去做寺院的住持、方丈,做那个事情就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自己学习和弘扬经教了;第三,我未证无生法忍之前,我绝不收出家徒弟,也不给人传戒,为什么?自己没有资格,不能够登这样的高座去给人做阿阇黎,给人做和尚。所以我就发了这三个愿,希望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财,学我们师父上人「三不管」,只管学习经教、弘扬经教。所以我后半生,今年四十了,后头不知道还有没有四十年,不晓得,假设有的话,这后半生就做一件事,就是弘法利生。所以自己真正有这样的志愿,我们相信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如来都会照顾我们,根本不用担心明天没吃的怎么办,上哪找钱,根本不用担忧。明天真的没吃了,那就饿一天。我也曾经自己做过实验,我辟谷,辟个一天没问题;两天都没饭吃,两天可能就稍微虚弱一点,没关系,还能挺下来;三天,三天不行就往生了,也好。所以我们对于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并不会为衣食去担忧,这样的心态真的对学习经教大有帮助,为什么?你很多杂念就排除掉。我们也看到很多佛门里头的出家人,确实他也在为生计奔忙,跟世间人也是没什么两样,甚至可能比世间人更辛苦。起码比我以前辛苦,我以前在大学里面教书其实很自在,你看我一年有四个月的假期,寒假加暑假,然后剩下的八个月的上课时间,一个礼拜只上六个小时的课,所以在家的时候也都很自在。出家,现在这工作量比当时在家至少高出三、四倍,而且没有礼拜六、礼拜天,也没有假日,天天都是工作日。我们也做得非常欢喜,我们也忙,但是忙的是我们自己非常乐意做的事情,读自己愿意读的书,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如果是为生计奔忙,那你很苦。出家人也有不少为了赶经忏佛事到处去游走,因为道场如果是大的话,里头很多的出家众,那就要解决生计问题。所以我为什么发愿不收徒弟?因为我没办法帮助他们,我自己一个饿死无所谓,不能连累别人也饿死。所以我们师父上人一生也是这样的发心,他自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六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