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大师:一弦一柱总关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上,古筝大师姜淼为各界古筝爱好者演奏了大型新筝与钢琴协奏曲《乌江悲歌》。她手掌间运筹着千军万马,指尖下流淌着英雄与美女的一往情深。全曲中的“垓下被围”、“饮泣别姬”、“英勇搏杀”、“含恨自刎”四个乐章让她演绎得淋漓尽致。
台上的姜淼有一股“霸气”与“魔力”,“杀机”也很重,台下的她却很文静,瘦高的个儿,大大的眼睛,一副近视镜架在还略显稚气白皙漂亮的椭圆型脸上。她5岁开始学古筝,15岁开始独自授课,二十几岁就为中外国家领导人进行专场表演,还担任多位中外相关国家领导人的古筝教师,被称为创造5个“中国之最”的青年古筝大师。提起这些荣誉,姜淼笑着说:“自己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因为有一个好老师。”
与古筝结缘
与音乐结缘,姜淼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王派筝法”创始人、国家一级作曲、筝乐大师王天一。
1981年,她出身在辽宁朝阳的一个公务员家庭。6岁那年,王天一老师到学校选拔古筝学员,活泼好动的姜淼在一群孩子里格外显眼。老师拿着一本介绍古筝的书走到她身边,说:“小同学,我看你手指纤长,气质古朴,愿不愿意学古筝啊!”姜淼一愣,能成为王天一老师为数不多的弟子中的一名,她顿觉天上掉了块大馅饼,颤抖着双手接过书,“真的吗?”王天一笑着点点头,“不过,要想学成,你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小姜淼小鸡啄米般地点头。
那时,妈妈怕姜淼不能坚持学习,就没有为她在家准备练习的古筝,她就经常到同学家“蹭”琴练习。每当这时,她都如饥似渴地扑到琴上,如痴如醉地练习起来。王天一老师看她是练琴的好苗子,人既刻苦又聪明,就送了她一台古筝,并鼓励她好好练习。
从此,姜淼更加刻苦,除了正常上学,吃饭睡觉,她无时无刻不在练琴。遇到周末和节假日,她更是从早上8点起床一直练到晚上8点,有时甚至会通宵练琴。
跟练习的苦比起来,更难以坚持下来的是练琴的枯燥,练习时要不停地重复同一个音符,弹奏同一首曲子。每当其他小朋友在窗户外面呼唤她出去跳皮筋时,她小小的内心都会无比挣扎,虽然心里会想着玩耍,但最后她还是会选择留下来练琴。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姜淼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左手按琴。由于小孩子的手指很软,她怎么也把控不好按琴弦的力度,不是用劲过猛,琴声完全消失,就是用力太轻,抖动的琴声干扰了主音。为此王天一老师手把手教了她很多次,可她没有一点进步。为此,姜淼很心急,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练习左手,直到手指磨出了血泡才罢休。终于,两个月后,她的左手像右手一样灵活,不仅能够按琴,还能流畅地弹出美妙的曲子。
练习古筝一年后,王天一老师便鼓励姜淼参加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她穿上漂亮的演出服,在万众瞩目下拨动手下的琴弦,行云流水般的琴声在人群中回荡,评委们被她所征服,齐齐投票给她。当她握着奖杯捧着鲜花,看到台下老师满足的眼神时,小姜淼觉得自己吃的那些苦都值得了。
15岁走上讲台,当上业余老师
几年下来,姜淼弹断的琴弦,用坏的假甲,已有半斤多重。而她也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琴弹得婉转明丽,绕梁盘桓,只要双手放在琴弦上,就像鸟儿飞舞。学校、区、市里的各种演出活动,哪一场也少不了她。美轮美奂的演奏,征服了观众,大家对这个小姑娘刮目相看,不知不觉她已成为学校的名人。
“你已经可以当老师教别的小朋友了……”王天一老师鼓励她。15岁的
古筝大师:一弦一柱总关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