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10 期地理科学 Vol. 31 No. 10
,
2 0 1 1 年 1 0 月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Oct. 2 0 1 1
跨界旅游区合作的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杨效忠1,2 ,张捷2 ,彭敏1
, ,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2.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江苏南京 210093
, ,
摘要跨界旅游区旅游发展潜力大而问题复杂、矛盾突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地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研究的
新焦点。从空间属性、功能属性、供需属性、边界属性、合作内容、组织属性等方面总结出跨界旅游区合作的 6 个
,
特征。以中国山岳型跨界旅游区大别山天堂寨为例揭示跨界旅游区合作影响机制是一个由宏观、中观和微观
,
3 个层面的影响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循环反馈系统。其中宏观影响因子涉及区域层面包括区域经济因
, ,
素、区域社会文化因素、区域制度因素和区域区位因素等中观因子涉及组织层面包括组织价值和文化、组织机
, ,
构、组织历史、组织制度和组织网络等微观因子涉及利益主体个体层面包括利益主体的价值观、专业知识背
景、个性特征以及对景区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感知、态度和行为等。
关键词跨界旅游区跨界合作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0690 2011 10 - 1189 - 06
, ,
跨界旅游区是指自然地理单元完整却由于行间的主峰之争、商标权之争、市场之争等深究之
,
政边界的存在而被相对割裂的旅游地。这种特殊即为跨界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跨界旅游区
地理单元具有核心旅游资源共享、地理区位边缘、往往成为旅游开发、经营、管理冲突的焦点。国外
[]
1 , ,
边界效应显著、利益主体复杂等特征成为目前实践证明跨界合作是消除跨界旅游区利益冲突、
[ ]
4 ~ 5 ,
中国统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难点区域和打造无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举措之一。本文认为跨
障碍旅游区的重要突破口,该区域同时保留了丰富界旅游区是一种自然地理单元和核心旅游资源相
,
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浓郁的民俗风对一致和完整的特殊类型的旅游区其处在同一个
, ,
情成为旅游资源富集、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国家的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受行政边界分割跨界
地。中国广阔的国土、复杂的地貌、多层级的行政旅游区内的同一行政区旅游组织和不同行政区之
, ,
区孕育出多维度、多类型、多层级的跨界旅游区典间旅游组织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和强度的合作管理
型的跨界旅游区如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旅游区、重进而达到更好的旅游规划、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
庆与鄂西交界处的大三峡旅游区、晋陕交界处的黄目标。合作是跨界旅游区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必要
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滇川藏交界的大香格里拉生态条件。本文在探讨跨界旅游区合作基本特征的基
, ,
旅游区、苏浙交界的太湖旅游区等。但从管理的角础上结合案例研究深入剖析跨界旅游区合作的
, ,
度看旅游目的地是最为困难的管理对象之一而影响机制。
对于处于边界地区的目的地来说,要对其施加影
[] 跨界
跨界旅游区合作的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