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护理本科用)
妇儿科护理学教研室
2005、1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高中毕业的四年制本科护理班学生。本课程内容包括:正常妊娠及分娩妇女的护理、异常妊娠的分娩妇女的护理、妇科病人的护理、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妇产科诊疗手术病人的护理及操作技术。
授课总时数为50学时,全部为理论讲授。
3、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教学模型、挂图、幻灯、录相、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病例分析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讲述临床护理必需的基础知识,突出讲述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护理程序贯穿始终。
二、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目的要求:1、掌握真、假骨盆;内、外生殖器官结构特点;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联系。
2、熟悉其它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3、了解骨盆的组成;临近器官;血管、神经及淋巴。
教学内容: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二、外生殖器三、内生殖器
近器官五、血管、神经及淋巴六、骨盆底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月经及月经期临表现
二、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
三、月经的调节激素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充分利用课件、教学模型使繁琐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第三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1、掌握受精、着床、蜕膜、胎膜、脐带、羊水基本概念。
2、熟悉妊娠期母体生理及心理变化、重点掌握生殖系统、乳房及血液循环系统。
3、掌握早孕反应、黑加征、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黄体酮试验及基础体温测定。
4、掌握妊娠中晚期胎动胎心音正常范围及宫底高度;预产期推算。
5、掌握妊娠期护理评估的内容,并列出妊娠期可能的护理诊断。
6、熟悉实施四步触诊及骨盆的内外测量,掌握骨盆外测量径线的正常值。
7、熟悉妊娠期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第一节妊娠生理
受精与着床二、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三、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第二节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理变化
心理社会变化
第三节妊娠诊断
早期妊娠诊断
中晚期妊娠诊断
胎产式、胎方位、胎先露
第四节妊娠期管理
病史
身体评估
心理社会评估
营养评估
高危因素评估
护理诊断
第五节妊娠期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心理护理
症状护理
健康教育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骨盆、胎儿、骨盆测量器、妊娠腹形模型进行课堂演示并配合课件进行解说。
第四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1、掌握早产、足月产、过期产的妊娠时限。
2、掌握影响分娩的因素。
3、掌握子宫收缩的特点及骨盆各平面的重要径线。
4、熟悉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5、掌握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
6、掌握产程分期。
7、掌握各产程的临床表现并正确陈述其相应的护理措施。
8、掌握胎盘剥离的征象、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力二、产道三、胎儿四、精神心理状态
第二节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分娩机制
先兆临产
临产诊断及产程分期
第一产程妇女的护理
第二产程妇女的护理
第三产程妇女的护理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中应用分娩机能模型讲解分娩机制并通过录相对整个产程形成连续的过程。
第五章产褥期管理
教学目标:1、掌握产褥期、恶露、初乳、成熟乳、过渡乳
2、了解妇女的生理及心理调适。
3、熟悉产褥期妇女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提出可能的护理诊断并能实施护理措施。
4、掌握会阴护理及乳房的护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一、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
二、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第二节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一、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处理原则
护理评估
可能的护理诊断
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
自学内容:第三节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六章高危妊娠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1、熟悉高危妊娠的范畴及高危儿。
2、掌握无应激试验、宫缩压力试验、早期减速、变异减速及晚期减速。
3、了解高危妊娠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第一节高危妊娠及监护管理
定义二、范畴三、监护措施
第二节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
处理原则
护理评估
可能的护理诊断
预期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课件讲解胎儿监护。
第三节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胎儿窘迫及护理
二、新生儿窒息及护理
第七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1、掌握流产的临床类型及处理原则。
2、掌握异妊娠的病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