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有四个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其含义主要有三点:一是口头创作,二是口头流传,三是口头保存、可以说民间文学是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文学、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造成口头创作的发达局面、第二,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还在于,它的创作和表演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民间文学的传统艺术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口头性造成的、把握口头性是理解民间文学艺术特色的一把钥匙、群体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形成方式上,民间文学是民众群体创作,群体传播,群体加工,群体保存的、第二,在内容上,民间文学反映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第三,民间文学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传承性指民间文学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那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内容上的传承性,如一个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都有其主流倾向和较强的稳定性,不会骤然发生根本,彻底的变化,这使民间文学有一些常见的主题和人物类型、第二,指民间文学长期以来惯用的艺术形式,包括情节构造,讲述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相对稳定的传统形式,成为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产生变异性的原因,首先在于民间文学的存活方式是口传心记,没有固定的文字形式,它所经过的每一个人既是传播者,也是再创作者,这使作品必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第二,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主要是时代,地域,民族等因素的不同,会使作品有显著的差异,造成作品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第三,作品在某一社群的流传过程中,传播者的个人因素和在场听众的反应也会造成表述语言,情节构成等方面的变异。表演性在民间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中,口头性与群体性对民间文学特质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传承性与变异性是在前二者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四个特征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根本区别,成为辨识民间文学的主要标志。第三章神话1、概念:神话,顾名思义,是关于神的故事。人类最早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想的,以神为中心的幻想故事。它包罗万象,是远古人类文化意识的综合反映,带有原始百科全书的形式,具有多学科的价值。在文学体裁上神话被认为是散文体文学的源头,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中国古代神话的宇宙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混沌世界,从纵向来看,由天堂、人间、冥界自上而下,相互垂直衔接;从横向来看,在人间居住的大地上,也存在着超自然的世界,这就是仙境。此外,在围绕大地的海洋上,也有神仙居住的仙山琼阁。人间世界和神仙世界并不是割断的,而是可以相互往来的。二、中国神话的结构分析(1)中西方神话结构的对比分析希腊神话的“叙述性”与其时间化的思维方式有关,而中国神话的“非叙述性”与其空间化的思维方式有关。希腊神诸以时间为轴心,故重过程而善于讲述故事,中国神话以空间为宗旨,故重文本而善于画图案。希腊神话的原型是“叙述性+时间化”;中国神话的原型是“非叙述性+空间化”。中国的神话资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文字资料,主要保
民间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