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11讲知识点总结一、本课回顾知识点㈠分类㈡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㈢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㈣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这10种。二、本讲主要讲解知识点1、品味语言——限制性词语的题目2、品味语言——关联词语的作用3、指示代词的作用三、本课文言小练习《王蓝田性急》四、本课拓展知识点你所不知道的西游记五年级第12讲知识点总结一、“读后感”写作步骤。1、引——概括主要内容2、议——提炼中心感点①多角度思考——保证中心新颖②如何议3、联——练习生活实际根据中心感点从现实生活中选材来表现这个中心。这个和写人、事作文的选材知识相重合。4、结——写结论,点明中心。二、如何起题目三、本课拓展知识点:《儒林外史》五年级第13讲知识总结卜辞——中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卜辞,殷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周易》——群经之首①《周易》概况:它是一部中国古代研究、占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典籍。包括《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②作者和成书年代:关于作者和成书年代向来有争议。《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爻辞,孔子作《易传》解经。不过《周易》名传天下,功在孔子。③伏羲画周易④文王拘而演周易⑤孔丘编周易在孔子的推崇下,《易》被儒家定为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之首。《尚书》——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原称《书》,又称《书经》。内容包括虞、夏书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代跨度颇大,内容相当丰富。《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五年级第14讲知识总结概括事件的常见题型:*段到*段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并概括各段段意。*中心/情感/道理。方法一:直接搬用就是找到原文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原原本本地把它抽出来,按规定直接抄写在答题处就行了,也即是原文照搬。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如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等,即可作答。方法二:段意合并先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再把段落大意合起来。方法三:要素串联法第一步:通读文章,理清思路;第二步:认真提取,抓住要素;第三步:遵守顺序,串联要素;第四步:根据要求,整合句子。五年级第15讲知识点总结巧用道具,一箭双雕一、 用物品作线索写记叙文的步骤1. 审清题目,确定中心,选定物线;2. 紧扣中心,围绕物线,选取事例;3. 针对事件,巧妙构思,引人入胜;4. 设置细节,重视描写,突出情节。二、 以物品为线索写记叙文要注意:1. 所选物品必须贯穿文章的始终;2. 所选事件是真正与所设物品相关的事件;3. 不能单独地为设置线索而构思全文,还应考虑到内容的深度;4. 文章应紧扣中心,在文章各部分不断暗示。三、 佳作赏析四、 妙笔生花五、 语文大转盘——鲁迅的相关知识五年级第16讲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一、《春秋》简介关于《春秋经》,又称为《麟经》,是我国先秦的儒家经典,被列“五经”之一。本书是鲁载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二、《春秋》缘何得名?,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三、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四、“春秋三传”给春秋写注释的传主要有三家:《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左传。《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他的作者是左丘明。和孔子年代相当。五、 欣赏《曹刿论战》《齐晋鞌之战》,讲解经和传的区别。六、春秋五霸和他们的故事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第17讲中心巧分析—读懂文章弦外之音知识点总结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事件和中心之间的关系,掌握概括记叙文中心的方法步骤。知识点:记叙文概括中心的方法步骤(完整版)第一步:初读全文,看文章标题,提出标题中有深意的关键词,并留下疑问。第二步:看文章开头和结尾及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找到能解答题目疑问的词句,即为文章主旨。如果没有,则用第三步。第三步:言行分析法——1:顺次找人找事找言行及言行变化(找到主人公第一次登场位置,然后顺次寻找)2:在文中找到言行或言行变化的原因(这一步不用分析,只需在文中寻找)3:站在主人角度分析表面原因背后的根本原因(分析出的根本原因即为主旨)拓展知识点:知
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