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对保险业监管的启发与影响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对银行业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起了人们对于保险机构和保险市场稳健发展的深入思考。危机以来,各国保险机构的业务模式、风险传导渠道较以往有了较大变化,保险业与整个金融体系的联系也日趋紧密。为应对危机后保险市场发展的新格局,以下为本人为我国保险业监管所提几点建议。构建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评估标准与方法。考虑到系统重要性机构在国内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应参照国际上对于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评估方法,结合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特点及趋势,尽快制定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的评估框架。评估指标通常包括规模、全球活跃性、与其他机构关联性、非传统和非保险业务和服务可替代性等5大类定量指标,以及公司内部治理、文化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等定性因素,由宏观审慎管理部门会同行业监管机构共同做出监管判断。在确立评估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名单,并实行定期更新和动态化管理。建立健全我国保险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处置机制必须能够避免机构无序倒闭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的损害,同时尽可能减少纳税人损失。目前,针对保险公司不同的风险性质和程度,我国也建立了多种风险处置措施,包括谈话、接管、托管、撤销、重组等,但这些措施分散于各种部门制度规章中,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操作性问题。建议尽快出台保险公司风险处置管理办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风险处置措施,明确风险处置的适用条件及流程,如允许保险机构通过合同或法律(处置框架内)的债股转换、减记工具进行重新资本化,以确保危机机构处置和市场退出的有序性。同时,应鼓励健康金融机构和民营机构参与问题保险机构的并购重组,综合运用私人并购、过桥机构、临时国有化等工具,尽量避免公共财政为金融机构承担损失。完善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的自律机制,加强保险消费者投资教育,切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风险意识的不断强化,我国的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但市场秩序中的不规范现象仍屡禁不止。英国保险市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行业自律组织体系,如劳合社承保人协会、劳合社理事会、英国保险人协会等,每个自律组织均制定一套严谨的自律规则,以规范会员的经营行为,并保证各公司依法合理有序竞争。强化国内保险机构的前瞻性监管方法。一是建立宏观审慎视角上的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对保险机构的逆周期监管,从而有效识别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溢出、自然灾害等外部环境、内部模式与风险管理等对保险业的潜在影响。二是强化偿付
美国次贷危机对保险业监管的启发与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