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日民俗复旦大学中文系郑土有一、中国节日体系的构成中国节日国家纪念日(公历)传统节日(农历)二十四节气(太阳历)民俗节日(太阴历)何为“节日”二、传统节日的形成农耕生产的需要水稻—“清明出车,谷雨下种”;“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延迟”;“寒露割晚稻,霜降一齐倒,立冬无青稻。”蚕豆—“冬前勿进洞,到老一根葱”。“芒种忙种,样样要种,一样不种,就要落空。”信仰的需求祈求护佑、酬神、辟邪消灾、渡厄三、传统节日的功能(一)和谐天(自然)人关系节日体现对自然的敬畏与亲近元旦敬日,元宵敬火,上巳敬水,七夕敬星,中秋敬月,重阳敬山节日设置与自然节律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儒家“天人合一”;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和谐人事关系固定时间节点超日常活动的空间概念以“仪式”为纽带家庭-宗族-小团体-大团体(三)有利身心健康劳作与休息交流与沟通宣泄与减压(“乡人傩,一国皆若狂。”)(四)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美德的集中呈现(敬老爱幼,感恩等)民俗文艺的集中展演仪式活动的操练(求吉避凶)(五)情感认同的纽带情感交流的时空族群的标识(如春节、端午节)四、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一)季节型向节日型转化由不确定日子逐渐固定日子。如腊八节——《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祭百神以报啬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故迎而祭之。祭坊与水庸,事也。故祝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蜡,zhà)《史记•秦本纪•正义》:“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xū)日为腊日,《说文•肉部》:“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南北朝后才定为十二月初八,《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春节也是到汉代才最后定下来。
中国节日民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