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初中语文《囚绿记》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语文3、课时:14、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方面:学会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熟读课文,感受含蓄优美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情感。发展方面:让学生从本课中学习“绿”的永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自由的精神。三、教材分析:《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受到不同版本教材编委的青睐。语文版把它选编在初三年上册第一单元,与《白杨礼赞》同作为精读篇目,人教(实验)版则将它放在高一年必修Ⅱ,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瓦尔登湖》一起,组成“阅读鉴赏”的第一单元。这几篇课文有写景精美、意蕴深刻、语言优美的共性,而《囚绿记》又以其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而别于其它三篇。在必修模块中,写景状物的现代散文只有这一个单元,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散文的要求上由“欣赏”提升到“鉴赏”的层次,所以,虽然《囚绿记》一文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但在高中阶段,指导学生对其鉴赏,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实现课标的教学目标,仍然不可忽视。四、教学方法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老师先用示范引导学生圈点批注和探究问题,然后学生课堂训练并互动交流,老师分析小结后再让学生迁移训练并展示、交流成果。每个学生在情感、经验、阅历、知识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性,而阅读教学又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圈点批注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最能体现对话教学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难题。这种方法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尊重了学生交流发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老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又是一个指导者。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几幅“绿”的图片)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同学们回忆一下,写绿的古诗句有哪些?(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样非常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囚绿记》。二、研读课文第一块:与陆蠡相识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陆蠡是一位真诚勇敢的作家,也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
囚绿记.张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