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姓名:张涛学号:
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这样庞大的农村青年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研究农村青年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价值。习惯上,人们区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是以户籍所在地而不是生活所在地为依据,学术界所讲的“农村青年”也是以户籍为标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农村青年”实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户籍为农业户口,一年内半年以上生活在农村的青年;另一种是户籍为农业户口,一年内半年以上生活在城市的青年[1]。这两类农村青年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一些共通性的问题,而又有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青年,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
一、研究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农村青年问题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中后期至今。这两个阶段,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不同,即使是同样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理论、方法和侧重点也有很大的变化。
第一阶段的农村青年研究,研究者多侧重于分析农村青年改革开放后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研究集中在四个方面:(1)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包括价值观和信仰问题;(2)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变化,特别是婚姻中的消费问题;(3)农村青年的入团入党问题;(4)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中,对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多侧重于分析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和如何对他们进行适应城市生活的教育问题,转移渠道和进城务工青年的权利保障等问题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多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描述性研究居多,并停留于经验研究层面。
第二阶段的农村青年研究,包括对农村青年的基本生存、生活状况进行了整体性的考察与分析的宏观研究和对具体问题的微观分析。研究集中于八个方面:(1)农村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包括价值观、伦理观和信仰问题;(2)农村青年的恋爱、婚姻和家庭情况,包括早婚、婚前性行为、生育观和婚仪观念等;(3)农村青年的心理状况;(4)农村青年的政治社会化,包括村民自治和政治参与等方面;(5)农村青年的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农村青年的教育、就业等,主要是对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6)农村青年组织建设,如农村“青年中心”;(7)进城务工青年的权益保护和社会支持;(8)农村青年的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进城务工青年的报复社会行为。这一时期的研究总体上分为社会学和政治学两种学科视角,并侧重于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
纵观两个阶段的农村青年研究,可以说在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助益。但是,两个时期的研究理论深度都不够,简单的数字罗列和粗浅描述多,双变量及多变量的相关统计分析相对缺乏,建设性应对策略更少。一些问题和现象诸如农村青年的闲暇生活状况、政治意识走向、维权问题、隐性失业现象、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农村青年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地位和作用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二、重点问题的研究回顾
农村青年生存和发展的有些方面,是政府、社会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围绕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而展开的各种问题。农村青年的思想
改革开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