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经济管理学院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
题目: 稳健的经济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
姓名: 程昭
班级: 财务管理091班
学号: 20092734
二0一二年六月
摘要:近几日,央行7日晚间宣布,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三年半来首次降息。另,央行8日发布《2011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称,2012年,各地区金融机构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和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加强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范,促进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协调发展。
本文将通过央行降息,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我国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变化和影响来探讨我国现阶段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可行性,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调整重点和实行稳健财政政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宏观调控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对经济发展中的波动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2003年下半年经济运行中的局部过热现象,200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财政政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也充分显示中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
2、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适时适度调整
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速放慢,我国实施了以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7年来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o亿元,—2个百分点。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1998—2003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这对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弥补了政府投资资金来源的不足。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是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的阶段性政策。目前,在国际上,亚洲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以及主要经济区域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均已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并不同程度的增长。在国内,我国正处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特别是非国有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发展,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加强。
2003年下半年以来,在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房地产及其相关的原材料如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行业投资和产出的过快增长。还有粮食供求关系趋紧、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等新的矛盾和问题。到了
2004年上半年,不仅一些矛盾和问题继续加剧,同时因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又出现了价格水平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上涨较快的压力。这些经济运行中的局部经济过热现象,要求我们必须对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积极财政政策做出适时而必要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