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禅让的真相因为历史太久远了,我们没有更多确凿的文字记载去了解炎黄时代以及三皇五帝的历史,更多的是靠后来史书的补记和在神话的原型中去寻找。《史记》的“五帝本纪”,就说了,“《尚书》独载尧以来”,那我们就从尧看起吧。首先,要驳斥选在课文里那篇流毒甚广的《韩非子·五蠹》的观点:因为尧舜禹时代当首领非常辛苦,好处也不多,所以那时候别人都不太愿意当,所以才搞禅让,选出来的人是要为百姓服务的。这是韩非子在想当然。历史上最勤政的几位皇帝,秦始皇、王莽、朱元璋、雍正等,看奏折看得鹑衣百结,连睡觉都没空,苦不苦?可是他们绝对要死死握住皇位不放手。因为除了显而易见的荣华富贵,更重要的是这个位置有掌控别人命运的权力,可以支配这个世界,这种权力欲的满足是无以伦比的,这才是最大的好处。所以,禅让肯定不是因为没人愿意当帝王。实际上,尧是黄帝的玄孙,在尧禅让之前,这个王的位置一直都是父子世袭,尧的哥哥死得早,估计也没有儿子,所以只能顺位给了弟弟尧。世袭才是正常的,禅让是不得已为之。尧曾经问臣子,谁可以继承我的位置呢。有人说,嗣子丹朱(嗣子,说明本来是有让他继位的打算的)英明通达,不错。尧说,不行,他人品不行。关于尧的儿子丹朱,记载很少。在《世本》张澍稡集补注本里有说:尧娶了散宜氏的一个女儿,名字叫做女皇的,生下了丹朱。《太平御览》卷六三引《尚书逸篇》又云:尧的儿子丹朱总是不成材,舜就把他放逐到丹渊去做诸侯,所以叫他做“丹朱”。《尚书·益稷》里说,丹朱为人骄傲残忍,成天只是喜欢游荡,傲狠暴虐,无所不为,不分昼夜地作恶,不肯停歇,蛮横到即使没有水也要陆地行舟,常常在家里聚众为非作歹。这寥寥数语可靠吗?我们都知道,在上古时代,像黄帝、蚩尤、共工、鲧之类的,更像是不同部落之间的首领,打赢的人就是部落首领联盟。像黄帝就最典型,打败了炎帝,又打败了蚩尤,大家都尊他为天子,取代了年老无能的神农氏,天下有不顺从的人,黄帝就带着大家出征,不停地征战。之后,天子之位就代代相传了。但,那也是建立在天子有强壮的子嗣的情况下。黄帝就有二十五个儿子。等传到丹朱时,尧只有这一个儿子,而且实在不像话。那时的国家很小,丹朱是个什么样的人,估计大家都知道。而且,既然是部落联盟,各部落之间服从的是有声望的强势的盟主,不能指望他们对盟主不成器的后代也同样尊重——那时还没有忠臣一说。说白了,大家服从的是力量,而不是血统。尧没有别的儿子可以选择,如果强行让丹朱让上台,能驾驭得了吗?丹朱还能善终吗?估计尧也想再等等看。他当了天子七十年之后,终于决定挑选了舜;又再过了二十年,觉得自己老了,让舜来行天子之职;让位二十八年之后去世了。(这些数字乃神话笔法,不可信)。继位者舜,做得很妙:他在南河之南禅让给丹朱,结果呢,诸侯都不去向丹朱朝觐而向舜朝觐,告状讼狱要求主持公正的都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赞美讴歌红太阳的都不是唱给丹朱而是唱给舜的。然后,舜就说,啊,这是天意啊。所以,他就回到京师,重新登基当天子。听起来好像舜很谦让,很高端大气似的。其实,我们看王莽、曹丕、赵匡等人篡位,哪个不是由臣子们哭着喊着求他们登基、他们还一脸不情愿的样子?三推四请,其实是篡位的标准程序,当不得真。如果把这个故事改写到中古史,那就一目了然了:舜早就积累了很大的权势,所以大臣们推举他为继任者;过了好多年后,他的势力更大了,早就压过了年老的尧,等不及了,就逼着
尧禅让的真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