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011更新版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近来学术会上提出:对TIA的诊断,除外了时间这个概念,发病后经MRI(DWI弥散加权成像)等检查发现缺血病灶的称为梗死-影像诊断,没有病灶的称为TIA.)
2009年美国卒中协会(ASA)对TIA的新定义:
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国内概念推荐(鉴于脊髓缺血的诊断临床操作性差,暂推荐采用以下定义):
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有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TIA传统定义与新定义的比较
定义
核心
内容
时间
限定
组织学
界定
诊断
临床
干预
预后
TIA与脑梗死的关系
传统
定义
症状持续时间
24h内
未提及
侧重症状和持续时间
等待症状自行缓解,干预不够积极
暗示是一个良性过程
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关系不统一



是否有组织学损伤
无时间限定
脑,脊髓或视网膜发生梗死
鼓励使用神经影像学观察有无组织学损伤

促进对急性缺血进行早期积极干预,如溶栓
暗示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类似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关系
TIA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促成的临床综合征。TIA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微栓子学说。在颅内动脉有严重狭窄的情况下,血压的波动可使原来靠侧支循环维持的脑区发生一过性缺血。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成分改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也与TIA的发生有关。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也可引发TIA。
TIA患者发生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总体上,一次TIA发作后1个月内卒中是4%~8%。1年内约12%~13%,五年内则达24%~29%。TIA患者发生卒中在第一年内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之多。
不同病因的TIA患者预后不同。表现为大脑半球症状的TIA和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有70%的人预后不佳,在2年内发生卒中的几率是40%。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脑梗死的比例较少。相对而言,孤立的单眼视觉症状的患者预后较好;年轻的TIA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较低。在评价TIA患者时,应尽快确定病因以判定预后和决定治疗。
一、诊断
(一)临床特点:
TIA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TIA的临床特征: (1)发病突然;
(2)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
(3)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十余分钟,多在1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
(4)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反复发作的病史。
TIA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
颈内动脉系统的TIA,多表现为单侧(同侧)眼睛或大脑半球症状。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朦、雾视、视野中有黑点或有时眼前有阴影仿佛光线减少。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可以出现言语困难(失语)和认知及行为功能的改变。
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过性黑朦、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病人两眼常向病灶侧凝视,可有精神异常和单眼失明-视网膜缺血所致)和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②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为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缺血及大脑外侧裂周围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ujim20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