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讲义中国古代天文——占星术与古代社会一、观象授时:古代的天文观测引语::世间有两样东西最能引起我们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规律。、、“天文”一词源于《易经》:“观乎天文,以查时变”。本意指天象。《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天文一词又引申为预知由天象所昭示之人事吉凶,就是占星术(astrology)。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探索宇宙奥秘为目的的天文学(astrolomy)“绝地天通”、“通天者王”,天文为王权独占的知识。举例:武王伐纣、历代禁天文、宋太宗、刘伯温2、观象授时标准星根据星象判定季节叫“观象授时”(既指导农业生产,也是王权象征。某王衰微,重要表征就是历法不准)(天球图,讲述空间知识基础)。太阳:金乌负日、汤谷扶桑日出前、日落后亮星: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尧典》四仲中星)大火星、参星:行如参商:,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左传》),九月授衣《诗经·七月》(高辛氏二子)=大火星=苍龙之心=商族星参星=白虎之心=,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鶡冠子》),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昬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史记·天官书》)古人观测所用标准星正月,鞠则见,初昬参中,斗柄县在下。三月,参则伏。四月昴则见,初昬南门正。五月,参则见,初昬大火中。六月,初昬,斗柄正在上。七月,汉案户,初昬,织女正东乡,斗柄县在下则旦。(《夏小正》星象)二、二十八宿起源与文明西来说1、三垣二十八宿体系三垣: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用以标志月亮在一个恒星月中的位置。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从出土文物看二十八宿2、:“泛埃论”:中国人为埃及人后裔。科切尔(kircher)《埃及之谜》(罗马,1654年)《中》(阿姆斯特丹,1667年)、尤埃(huet)《古代商业与航海史》(1716年)、德经(deGuignes)《中国人为埃及殖民说》(1758年)b.“泛巴论”:华夏文明源于古巴比伦 1、法国拉克佩里《中国上古文明西源说》(十九世纪末):中华民族源于古巴比伦巴克族东迁,黄帝为巴克族,神农为萨尔贡王。 2、日本白河次郎、国府种德《支那文明史》 3、瑞典安特生考古发掘 4、章太炎、丁谦、刘师培、黄节、卫聚贤的响应。徐中舒、郭沫若等人的研究。《释支干》:新城新藏、竺可桢、夏鼐主张。理由:1、以天球赤道为准,符合中国天文体系。2、北斗为标准星,二十八宿与之关联。3、北纬34度最适合二十八宿体系。三、黄道十二宫传入与东西方文化交流1、:表示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白羊(-)、金牛(
中国古代天文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