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垃圾六条特征《不能制造当代艺术垃圾》薛宣林来源:《美术报》“鱼目岂可混珠,珷玞焉能乱玉”。艺术的价值和价格是与美的创造性成正比的。只有集美的创造性,特色性和美的规律性为一体的艺术。才能称得上真正美的艺术。反之,一些失去美的创造性即毫无艺术创新的艺术。必将在失去其审美价值的同时,而沦为艺术的垃圾。有些貌似艺术的作品,即使因为有一定的观赏性。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毫无增值的事实,也会使人们渐渐失去收藏的耐心。那么,什么样的艺术品可能是垃圾,怎样避免垃圾,特别是怎样避免制造垃圾,这不仅仅是收藏家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21世纪的我们每一位从事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理论家,画家们必需引起重视的大事。我在这里大声疾呼:“我们不能制造当代艺术垃圾。”一、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垃圾的特征典籍而论,被倾弃的污秽废物即为垃圾。应当指出,我们讲的一般意义上的垃圾是相对于人而言的自然垃圾,物品当失去其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之后就自然成了垃圾。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垃圾,是指没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或物品。由于它失去了审美的价值,也是失去了艺术的价值。说的过分点就是艺术垃圾。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重复别人或大师,毫无艺术创新,即没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个性特征的作品时间是无情的,也是最公正的,历史是最好的签证。当一切虚伪的,重复的缺乏个性特色的艺术,在时间的长河中相继消失之后,最终能够世代相传的,只能是那些迸发干古智慧的结晶,只能是那些不落窠臼,别开蹊径,具有美的创造特质,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并且能够真诚地反映时代和超时代审美倾向,审美观念,真诚地反映现实生活,物化于美的形式之中的理性精神。眼下,在艺术品市场火爆的同时,许多毫无审美个性特征的艺术品充斥整个艺术市场。有些价格还被炒的很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不会有升值空间,毫无艺术审美价值可言。(二)、过多地重复自己,千篇一律,千画一面的作品,同样制造着艺术垃圾。重复别人是毫无价值的。那么,过多地重复自己也是没有价值的。现在时尚讲形成一种风格,这与西方不同,我们讲达芬奇、凡高、毕加索、只是讲他们的画派,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审美形式等。可我们中国人讲的,是画家们画一种对象物,如画马、画驴、画虾、画某某历史名人。结果导致有的画家翻着词典找,看看还有哪个名人没有人画。山水画也如此,有人画桂林山水、有人画山峡,都有人画了怎么办呢?有一次我打开一个正炒的火热的名画家的画册,一看把我吓了一跳。因为在整个近二百幅出版的作品里,看上去就如同一幅,即“千张一面”。到展览厅看展览也如此,进了展厅,看了第一幅就不要再看下去了,都一样。这样的现象,如今不仅没有人批评,反而成21世纪今天的时尚。在主张多元创新的大背景下,中国目前的这种现象,是一种极不成熟或极其幼稚的表现。任其发展,只能有害于中国艺术和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只能为我们的后代制造更多的艺术垃圾。(三)、盲目追求数量、不求创新、不求质量可能大家都看过了,有谋体公开报道,现在画家成了印钞机了。是啊!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一张,按程式化制造一会就一张,一天画几张甚至十几张,不是印钞机是什么?触目惊心啊,如果你是一位收藏家,看就这样的报道该怎么想呢?作为公正的,有良知的艺术理论家、画家又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问题。一句话,我们的时代,有许多艺术家在制造艺术垃圾。我们说,艺术品无论采取什么
艺术垃圾六条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