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衡量活性污泥数量和性能好坏的指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主要有以下几项。 (1) 活性污泥的浓度(MLSS) 指以1L混合液内所含的悬浮固体或挥发性悬浮固体的量。污泥浓度的大小可间接的反映废水中微生物的浓度。一般在活性污泥曝气池内常保持MLSS浓度在2~6mg/L之间,多为3~4mg/L。 (2) 污泥沉降比(SV%)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在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与废水的体积比,用%号表示。它可反映污泥的沉淀和凝聚性能好坏。污泥沉降比越大,越有利于活性污泥与水的迅速分离,性能良好的污泥,一般沉降比可达15~30%。 (3) 污泥容积指数(SVI)又称污泥指数,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有沉淀污泥容积的体积,单位ml/g,它实质是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污泥指数越大,则污泥越松散。这样可有较大表面积,易于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但污泥指数太高,污泥过于松散,则污泥的沉淀性差,故一般控制在50~150ml/g之间。但根据废水性质的不同,这个指标也有差异。如废水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时,正常的SVI值可能较高;相反,废水中含有无机性悬浮物较多时,正常的SVI值可能较低。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SVI = SV * 10 / MLSS   活性污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与驯化出来的。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殖,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淘汰和诱导,使具有降解废水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菌种和培养液  除了采用纯菌种外,活性污泥菌种大多取自粪便污水、生活污水或性质相近的工业废水处理站二沉池剩余污泥。培养液一般由上述菌液和诱导比例的营养物如淘米水、尿素或磷酸盐等组成。    培养与驯化方法   有异步法和同步法。异步法主要适用于工业废水,程序是:将经过粗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成BOD5~300-500mg/L,加培养液,连续曝气1~2d,池内出现絮状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排除上清液(约池容的50%~70%);再加粪便水和稀释水,重新曝气,待污泥数量增加一定浓度后(约1~2周),开始进工业废水(10%~20%),当处理效果稳定(BOD去除率80%~90%)和污泥性能良好时,再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每次宜增加10%~20%,直至满负荷。处理城市污水时可采用同步法,即曝气池全部进废水,连续曝气,二沉池不排泥,全部回流。   在培养和驯化期间,应保证良好的微生物生长条件,如温度15~35℃,~3mg/L,~,营养比等。      曝气系统控制   一般,负荷较小时,MLVSS较高,DO也应相应提高;当DO不变时, 空气量Qa主要取决于入流BOD5。   实际曝气量估算公式 Qa=f0(S0-Se)Q/300Ea  式中f0为耗氧系数,指去除单位BOD所消耗的氧量,与F/M有关。当F/~/(KgMLSS·d)时,可取1;当F/M</(KgMLSS·d)时,~。Ea为曝气效率,与扩散器的种类等有关,一般在7%~15%之间。   回流污泥系统控制   回流污泥系统控制有3种方式:(1)保持回流量恒定(2)保持回流比恒定(3)定期或随

衡量活性污泥数量和性能好坏的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1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01-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