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之三:理解孩子——学会感激学会陪伴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家长想不通,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据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南京家长平均每天与孩子的交流时间不足十五分钟,有的家长宁愿给孩子买大量的营养品,而不愿把时间花在与孩子的相处上。其实教育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蹲下身子,专心倾听孩子说话,尊重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散发着真、善、美。虚心地向孩子学习,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尊重,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苦衷,懂得孩子的需要。学会感激。社会上我们见到过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妻,他们似乎在社会抬不起头来,每提到这事总是怨对方无能,有毛病,后经检查治了不孕不育症,孩子降生了,烦恼赶走了,欢乐来了,是谁带来了欢乐,是孩子。人总是在有所获得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感激。孩子小时候,虽然需要父母细心地照料,哪怕在大人身上拉屎撒尿,父母毫无怨言。其原因是感激孩子生命诞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欢乐,此时的父母眼里是一片光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的心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不再感激孩子的生命,而是死死盯在孩子的学习分数上,他们的内心被一种失落感所占据。许多父母爱孩子,不是爱孩子的生命,而是爱孩子的分数,更是爱自己的面子,完全搞颠倒了。有一位母亲在家里养了一只宠物狗,怀抱着它打不争气的孩子,说孩子笨,成绩不好,这么容易的题目都不会做。孩子说:“妈妈,别打了,在你眼里只有分数和狗,我根本不是你的孩子,倒不如死了算了!”我们常见到父母对孩子这样说:“瞧人家孩子怎么好,瞧你怎么怎么差;瞧人家孩子多聪明,瞧你多笨……”这样的父母,实在不懂孩子的心理。说不定孩子心理正在说:“你要觉得人家孩子好,你就给人家当爸爸算了,干嘛给我当爸爸?”孩子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得到父母的赞赏啊! 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像感激上帝一样感激我们的孩子,不能只感激上帝而怠慢孩子。学会陪伴。家长要多多陪伴你的孩子,多与你的孩子平静地谈话。陪伴孩子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只有陪伴才能沟通。与孩子沟通,是了解孩子、引导孩子的重要一环。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孩子的试金石。能与孩子沟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是成功的。我经常和女儿促膝谈心,沟通思想。通过交谈,女儿增长了知识,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本领和艺术,同时也使我加深了对女儿的理解。现代社会上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拥有36所高等学校的武汉地区,在校学生40万人,2004年2月~5月发生了12起自杀事件,10人死亡,2人获救。放弃生命已成为部分中小学生缓解巨大学习压力的一条途径。当被问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遭同学冷落、老师白眼、家长责骂时”,%的被调查学生会“可能会选择轻生”。孩子为什么选择轻生?孩子有多大的苦衷?这里我公开一份《光明日报》内参,曾被国务院副总理**阅后作了重要批示(由于可理解的原因,未用真实的人名和地名),全文如下: 沉重的座右铭——对一名13岁孩子自杀的思考本刊讯:一个讲文明,求上进,有爱心的初一学生,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学校苛刻的管理、老师同学的歧视以及父母的期望,悄悄结束了自己13岁的生命。这起发生在湖南某县的悲剧,留给人们深深的思考。刘志仁走了刘志仁是某县一所实验中学初一学生,2000年3月29日下午,他上完了第7节课,偷偷离开了寄宿的学校。他首先到校门口搭餐的地方,告诉陈伯母今晚不要煮他的饭了,又来到妈妈上班的地方拿房门钥匙,说回家取书。他回到自己的小房间,永远地关上了房门。当刘志仁的父母下班回家看到小志仁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刘志仁用平时锻炼身体的跳绳将自己悬挂在吊扇的铁钩上。刘志仁从小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的同学回忆刘志仁救火的事情:“那是上学期,吃过晚饭,我和刘志仁在打乒乓球,突然看到山上起火了,刘志仁拉着我就往学校外面跑,参加救火的有几十个农民和学生。我们拿树枝扑火,扑了四、五十分钟,山火终于扑灭了,我们一脸乌黑地回到学校,结果晚自看,他曾经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他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这样度过: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他给自己的文章配上精美的插图:蝴蝶、鲜花、白兔、小鸡、冲浪者……刘志仁为什么要走? 然而就这么一个曾经热爱生命的少年,怎么舍得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呢?记者发现了刘志仁的三张“座右铭”,有两张贴在他的课桌上面,一张是在家里。其一:“昨天我讲话扣了班分,今天我要杜绝扣班分。昨天我为班上抹黑,今天绝不为班上抹黑!”其二:“我作风不严谨,时间观念淡薄,影响了学习,是对老师极大的不尊。我决心以后再不拖欠作业,如果再发生类似情况,立即开除。”其三:“为
家庭教育讲座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