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家乡尤溪.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朱子文化尤溪县是中国古代教育家、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的诞生在县城水南,七岁随父迁居福建(今福建建瓯市),晚年定居建阳。其间多次回尤溪探访留下大量铭文、诗词、遗墨。朱熹创立的理学和孔子的儒学一样对中华文明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广泛传播于日本、朝鲜、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在海外的朱子后裔3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朝鲜、韩国、日本、美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地区。作为朱熹诞生的尤溪,目前尚存着朱熹的诞生地南溪书院,朱熹读书的场所观书第、活水亭、半亩方塘、白鹤楼,以及朱熹当年种植的双樟古树等历史资料。朱熹文化公园简介【南溪书院建筑群】南溪书院的前身是郑安道(义斋)的水南别墅。整个建筑群为二进制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主体建筑依次由华表山门、半亩方塘、文公祠、韦斋祠、瘗衣处、毓秀坊、开山书院、活水亭、溯源处等所组成。【南溪书院概述】朱熹,字元晦,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成就卓著的诗人和文学家。他集孔孟思想之大成,创见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体系,对南宋之后七百多年的中国与东亚社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他学识渊博,人格高尚,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对人类思想史作出巨大贡献的东方文化圣哲。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中午,朱熹出生在尤溪城南毓秀峰下的别墅(郑安道(义斋)馆舍)西厢房,使这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朱熹诞生地。他在这里度过了美丽的童年,并留下了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七岁以后,跟随父亲朱松迁居建州(建瓯)。1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享年47岁。临终前将朱熹托付给崇安胡宪(籍溪)、刘屏山(子翬)、刘勉之(白水)代为教养,三先生对朱熹母子给予了悉心照顾。武夷山三先生都是学养深厚、名重一时大学者,朱熹有幸能得到了三先生的悉心教育,他刻苦攻读,兼收并蓄,奠定了扎实的学问功底,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三先生高洁情操的熏陶。从他一生不慕虚荣、不事权贵的处世准则中,人们依稀可以看到三先生的精神风韵。十八岁那年的秋天,朱熹参加建州乡试(秋闱),考取了贡生;第二年春天,朱熹上京科举(春闱),考取了王佐榜进士。先后官拜同安县主簿、江西南康军、湖南潭州、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知漳州、焕章阁待制侍讲等职。他一生为官方九年,在朝仅40余日,其余四十多年时间都在任闲职(半俸:宋制,只发一半廉金之意),先后提举南京鸿庆宫、武夷山冲佑观等,他利用这一段时间,致力著书立说,开门授徒。据统计,他一生写下了126部著作、700多卷,成为“古今著述第一人”。他亲手创办了27所书院,培养了真德秀(宰相)、蔡元定(吏部侍郎)、黄干(女婿)等362位名重朝野的大学者,为促成“闽学”成为官学地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南宋宝祐五年(公元1253年),理宗皇帝为朱熹诞生地御笔亲书“南溪书院”匾额,至此,南溪书院就闻名于天下。朱熹生平对生养他的尤溪,怀有深厚的赤子之情。据记载,他曾多次回到这里寻亲访友、讲学授徒,并留下了大量的墨宝铭文、手迹板联和诗词歌赋。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尤溪人民,培育出一个个莘莘学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骚客到这里寻根溯源、亲近朱熹。正如刘海粟先生所颂扬的“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啊!【钟灵毓秀】在“南溪书院”北向远处有一座山峰,那是尤溪的太祖山—叫“文山”(亦称笔架山),南向背后的这座山叫公山。据史料记载,就在朱熹出生的头一天傍晚,对面文山和背后公山同时起火,火势成“文公”二字。大火与晚霞,交相辉映,情景煞是好看。朱熹父亲朱松看到这场奇火说:“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第二天中午,朱熹就在郑氏馆舍西厢房诞生了。朱松根据这场喜火,遂为孩子取名熹,亦即“喜火”二字的组合。尤溪人根据这个传说,便叫朱熹为“朱文公”。(沈郎樟别苑)沈郎樟别苑的巨幅画像(或雕刻或烫画),它告诉了我们“沈郎樟”的来历。为什么叫“沈郎樟”呢?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说唐代之前,我们尤溪县叫“沈溪”,到五代时,因避闽王王审知讳,当地土著居民以尤姓为多,遂改名为尤溪。一说尤溪县的母亲河叫尤溪,故而命名尤溪,现城关还保留着别称“沈城”。因为朱熹出生于沈城,他的小名就叫“沈郎”,他亲手栽种的樟树,后人就叫它“沈郎樟”。前一棵树围16米,,高约30米。清代有一诗人写诗礼赞樟树说:“毓秀钟灵紫气来,香樟儒圣亲手载。身价能留千古树,底须可作栋梁材。”尤溪人尊重朱熹,同时也尊重与他有关的事和物,特别他栽种的樟树,更是爱护备至。据林业专家说,如此硕大的香樟,在全国并不多见。它目前正处于壮年时期,堪称“中国的樟树王”。(弘道门)(即通往半亩方塘之门)“弘道门”,取《论语》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句,以此来赞颂朱熹阐发正统的孔孟之“道”之意。“人能弘道”,

家乡尤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行舟
  • 文件大小77 KB
  • 时间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