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创设“五步”生物课堂教学法许峰我们真正能用到的大脑部分,其实非常之少,穷其一生还用不到10%。而就是这不到10%的脑力,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好,我们学到的各种知识,杂七杂八的堆放在头脑中,如同乱糟糟的仓库,需要的时候却一下子找不到需要的信息。而“思维导图”,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维工具,它使我们能够分清主次,更快更清晰地看出一些主要思想如何彼此关联,从而使得这些杂乱的知识变得有序而高效,让我们的脑力倍增。思维导图是对人脑放射性思维的一个模拟。放射性思维又称发散思维,它是从一个思维出发点,经由联想,不断向周边扩散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能够在理清思路,组织信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思维导图是将主题置于最中心,用线条和图画进行分支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把握了知识结构的全局,整理了知识的框架,还通过不断的添加分支,把握了细节。从显微镜上观察大脑时会发现,我们的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的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思维导图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思维导图把人的思维用图画和线条形成的发散性结构记录在纸上,通过图画和线条的形式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也使人的思维主次分明、逻辑清晰。针对本人对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上的认识和理解,我创设了以思维导图为线索的“五步”生物课堂教学法。活动一:前置预习,构建导图。学生前置学习,根据个人对知识的预习,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个人作品。学生在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求:精心完成思维导图的设计;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补充,选出组内最佳作品。活动二:小组合作,台上展示。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由学生代表(两人以上)在讲台上运用PPT或投影仪器,展示学生个人思维导图作品。在展示过程中,台上同学可结合有关知识内容对其他学生提问,其他同学也可有序的对展示的同学进行质疑、交流。要求:两人配合展示,展示时两人配合要默契,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举止大方得体。在展示过程中,台上同学与其他同学要有互动。活动三:反馈点评,纠正补充。学生代表展示完后,分小组进行讨论纠正不足之处。学生反馈点评,围绕生物教学内容补充、纠正、质疑、拓展、提示,学生在思维碰撞发现问题,通过点评,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富有了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思维参与。要求:组长引领,明晰知识框架,帮助组员理顺思维。组员要有质疑理念。活动四:师生合作,归纳梳理。在小组思维碰撞的基础上形成班内的思维碰撞,既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现一种自由、和谐、有深度的对话。教师针对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易混的、易漏点、易错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指导。然后,老师提供思维导图,对知识要点进行链接,并
“思维导图”课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