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国钱币换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国钱币换算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的《国币条例》国币计算:均以十进,每圆十分之一称为角,百分之一称为分,千分之一称为厘,公私兑换,均照此率公式:1元=10角=100分=1000厘1银元=10角=“当十”的铜元300枚=3000枚铜钱=3000文“当二十”的铜元300枚=6000枚铜钱=6000文1角=30枚当十的铜元(10文)=300枚铜钱=15枚当二十的铜元(20文)=300枚铜钱1角=30~15个铜板1元=300~150个铜板(铜元)广东方面的特殊“双毫”辛亥革命以后,带有辅币性质的小银币在各省仍继续铸行,但是成色越来越差,广东向以双毫为本位,所铸的“贰毫银币”最多,每年铸数多至两亿枚,少亦两千余万枚,它们与本位银元无固定联系,两者之间的行市随时涨落不定。鉴有1毫银币(1922年制造发现一枚)(1914年制造发现一枚)(1929年制造发现一枚)2毫银币(1919年发现一枚):1)规定铸造总重三钱六:半圆银币(中圆)一钱四分四厘:二角银币七分二厘:一角银币,成色均为银70%、铜30%。2)铜辅币则有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铜币。辛亥革命前的“文”:另一种带辅币性质的铜元,在辛亥革命以后各省更是纷纷设局开铸,主要是镌有交叉国旗的“开国纪念币”和“中华民国”铜币,面额以当十文者为最多,其次是当二十文的,而五文、二文、一文铜元数量很少。在四川,则更铸行一百文、二百文大铜元,这些铜元,因种类众多,重量、成色各异,因而铜元价格也是因时因地而异,它们的行使范围,不但四川的大铜元只能在四川省内流通,其余各省所铸的当十、当二十铜元也多不能出省使用。地域性的自制钱币:民国时期,“主币”、“辅币”这两个概念在有些阶段是模糊不清的。当时的辅币,既有与银元联系的,银元、铜元都无固定比价联系的。有中央政权铸行的,也有地方政权铸制的,五花八门,十分混乱。但是从这些复杂的辅币中却可以看出,中比以前明显提高了。不但图案较为精美,而且币材也比以前多样化了,有铜、银两种传统的币材,还有镍、铝和锑三种新币材。中国出现最早的镍币是德国人在青岛铸行的,始铸行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有一角、五分两种面额(图一),我国自行铸造的镍币大约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铸行了袁世凯五分镍币(图二)。此后广东(图三)、云南、山西(图四)、四川分别铸行了地方性镍辅币,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后,镍币铸得就更多了。1931年,贵州省政府铸行了本地行用的锑辅币(实际在1933年发行),上书“锑币当十字样”(图五)。自从铜元盛行以后,随着铜元铸行数量的增加,旧制钱便基本被排除在流通之外,只是在云南等一些偏僻地方,旧制钱仍然在铸造使用。民钱,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六日,官商合办的东川矿业公司在云南东川又铸行“民国通宝”当十铜钱(图六)。自公元前336年“初行钱”铸行秦国半两钱时起,这种天圆地方的货币形制,流通了两千多年之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云南丽江等少数民族地区仍在流通使用。直到人民币占领了云南全省市场之后,才最终退出流通领域。废两改元后(1933年后)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假的!根本是一元等于十角!完全不可能是12角。纯扯淡!也有实物为证。)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

民国钱币换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