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六忌学习书法者,在临帖的过程中,有许多情况会阻碍我们前进的道路,是应当禁忌的。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书经验,总结为以下六点。首忌“一曝十寒”。这是练字过程中最经常遇到的,邓散木先生曾戏称此为“冷热病”。高兴时一日可书千字而不倦,不高兴时搁笔歇业十天半月而不想。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字,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宋米芾《海岳明言》“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偏食废书也。”米芾尚且“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更何况我们呢?学习书法首先要耐得住寂寞,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能坚持每天练字,细水长流,相信会比“一曝十寒”强得多。二忌流水作业。有些学书者选定一本字帖以后,便埋头一日一页的临习,直到写完为止。临写的时候,根本不细心观察,写后也不作分析比较。“临”出来的字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都和贴上的字差之千里。这种练字只能称之为“抄帖”。孙过庭《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所以每天应该临同一页字,千万不可贪多。临了十数遍,对原帖比较熟悉了,方可更换一页。临帖之前,应先读帖(有关读帖知识,《中国钢笔书法》曾有多篇文章谈及,可参阅)。临帖之时,必凝神静气,思想集中,力求一点一画皆从原帖,即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临帖之后,当与古帖之字相比较,揣摩得失,查找原因。如果有个别字总是写不好,还可以将其提出来进行专门临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抄帖”式的错误临帖方法,取得真正的进步。三忌“见异思迁”。有的人学书法,今天学颜,明天学柳,后天又改赵。如此改来改去,帖是临了很多,但却往往是一事无成。临帖必须专心致志,千万不可见异思迁,三心二意。一旦选定一本字帖,就要长期坚持,直到“吃透”为止。四忌盲目追求“自然”。苏东坡诗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讲的就是书法的自然美。诚然,富有自然美的作品,看上去平淡无奇,质朴无华,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真和美。一些已有一定基础的学书者,知道有所谓的“自然”之理,于是就盲目追求“自然”,而创作的作品呢?既不讲用笔,也不讲结体,尽是作者的“随手字”,毫无法度可言。朱勇方先生在《青少年书法报》总542期《砚边游记》中就曾言:“不少人已开始学书往往以为遵循自然二字,殊不知全无法度。”他们对于自然的理解是片面的和一知半解的。他们并不知晓,在自然美的背后,蕴藏着极大的功力、技巧和意蕴。自然必须极具传统功力的基础,具有极扎实的临帖功夫。米芾集古字生涯长达四十年,之后才形成自己“天真烂漫”的刷字风格。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成大家”(傅山《霜红龛集》)。可见自然的境界当由造作中的,规矩中来。我们学习书法,首先应当静下心来,认真临帖,精心思考,不妨也多一分“造作”,少一分“自然”。五忌标新立异。标新立异在《汉语成语词典》中意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于书法则指故意追求一种“新、奇、怪”的东西。目前我国的书赛频繁,特别是各种名目的硬书大赛比比皆是,而有些大赛却有太多的水分。如此大赛的“评委”们往往不懂装懂,把一些没有传统功力却很“怪”的所谓“佳作”视为“创新”,也导致一些学书者不走正轨。他们挑选字帖,凡是规矩整齐的范本都相不中,专挑冷僻的、残损的、甚至字形千奇百怪的碑帖,作为习书范本。他们想从这些方面求得“创新”,以便于获“大奖”。这种不肯从正规基础入手的学书方法,是决不会有良好结果的。六忌知难而退。我
学书六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