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纪念达尔文.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科学文化评论》第6卷第4期(2009):
专题:纪念达尔文
纪念达尔文
路甬祥作者简介: 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今年是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诞辰200周年,也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纪念这位进化论的创始人,因为他不仅是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是科学史上的巨匠,而且也是一位人类思想史上的伟人。他富有创造的思想,跨越了生物学领域,跨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国家,至今仍对世界生物学的发展,对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对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纪念达尔文,不仅是为了向这位伟人表达由衷的敬意,而且也是为了从他的科学人生和科学思想中汲取营养和启迪,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
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是科技创新最原本的动力。达尔文从小学开始,就对分辨植物、观察动物行为、采集昆虫标本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虽然遵循家人的意愿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然而他的爱好却依然在采集生物标本、观察生物习性和博览群书,他在18岁的时候就已认识苏格兰的全部鸟类,并发表了关于藻苔虫和海蛭的论文。在剑桥大学期间,他与地质学、植物学教授广泛交往,并对一些科学问题开始深入研究。达尔文之所以后来成了伟大的科学家,这与他对于科学和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之一,创新教育应该有助于培育兴趣、鼓励探索、发掘潜力、塑造情操、认识世界、培育科学思维方式,提高洞察力、分辨力、鉴赏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科学源于实践与思考,5年的环球科学周游考察是他科学思想的基础和来源。1831年,22岁的达尔文参加了英国海军贝格尔号考察船的环球勘查。贝格尔号穿越欧洲、南美、澳洲、亚洲南部和非洲,历经几十个国家和各种地貌。在5年的考察过程中,达尔文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和地质标本,其中在南太平洋加拉帕格斯群岛采集的鸣雀标本后来启发他形成生命进化的观点。经过5年航行,达尔文成为一位成熟的博物学家,并对当时流行的物种不变观点开始产生质疑。参加贝格尔号航行是达尔文科学人生中的决定性的经历。他之所以能有很大收获,是因为他具有超过常人的探索热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持之以恒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思考的耐性,以及充沛的精力,他表现出来的采集、整理、记录、分析能力和对自然现象极大的好奇心,成为他成就的基础,正所谓机遇属于那些做好准备的“有心人”。
探索科学真理,要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的勇气。在达尔文年轻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相信神创论对于生命的解释。多数西方人相信《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万物的观点,相信物种一经创造出来就是固定不变的,人们研究自然只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与万能。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Jean Baptiste Lamarck,1744-1829)最先提出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演变而来和获得性遗传的进化观点,但遭到普遍反对。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谟斯·达尔文(Erasmus Darwin,1731-1802)也提出过富于想象但缺乏依据的进化观点,然而几乎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古生物学创始人、灾变论者、法国科学家居维叶(es Cuvier,1769-1832)坚信生物经历过多次特创过程,而且生物不会发生世代变化等等。

纪念达尔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