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外阅读】《错误》--郑愁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1933-),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郑愁予出版的实际虽然算不上多,但它的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正如杨牧所说:“自从现代了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于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协作,形象准确,身来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这个评价应当说是十分中肯的,出版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等。赏析这是郑愁予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所有喜爱新诗的人,怕没有对它不熟稔的。写思妇的期盼,自匆匆过客的“我”的观点去描写,手法新颖奇突;不论是否真有其事,都显示诗人极细致敏锐的心思,就情调言,与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相似—一女子所盼的对象,终于没有出现;但愁予的技巧显然更为高明,愁予所设计的“故事”,也远为曲折动人,可谓抒情杰作,即使置唐诗中也绝不逊色。诗一开始,就显示了诗人无比的才华。首两段两行均低二路,赋予了其为“诗序”的作用,并且,第一句暗示了“错误”之来由;第二句描绘了思归之“等待”,正因为长久等待后过度的期盼,才造成了此一错误—一诗人不用意义单纯的“错觉”而用“错误”,提供了读者无比广阔的想像空间,造成了诗多重丰富的韵味。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六字;次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十五字;多么鲜明的长短对比。第一句的短,自然暗示着过客之匆匆,第二句的长,自然暗示着等待的漫漫。不过,还不仅此,漫长的季节正代表着漫长的岁月;而岁月催人老,就在等待中,盼望中,女子的青春逝去了,女子的容颜也不再年轻。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一切都如此静谧地进行着,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生命在等待中磨蚀的女子,也没有人注意到。这两句中虽都有“动作”——一首句是“走过”,次句是“开落”但给读者的感觉却完全是“静”的,静得没有一点声响,一如王维辛夷坞:“山中发红萼,纷纷开且落”,兀自开,兀自落,不为人见,也不为人知。“莲花”的意象很特殊,一方面形容了女子的容颜,一方面说明了女子的芳洁。女子是一心一意地活在等待里,活在企盼里,面且就这样的自我封闭起来—一如此,才跟莲花的意象能配合,坚贞的情谊也才能益发显露出来。“东风无力百花残”。何况“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自然“不飞”了;“东风”犹即等待与企盼的对象—一至少是一帧足以令人喜悦,足以跃动生命的讯息;不飞的柳絮,便是那封闭的寂寞的芳心了。无有讯息,“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而当”跫音不响

【课外阅读】《错误》--郑愁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