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电学基础知识汇总
(一)简单的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3)摩擦起电、接触起电、中和都是电子的转移。
(4)物体带正电实质是缺少电子,物体带负电实质是有多余电子。
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没有创造电荷或产生电荷,电荷的总量不变。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也就是说: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来的。
带电体和另一物体相吸,另一物体一定和带电体带的是异种电荷。正确的应该是另一物体可能和带电体带的是异种电荷,另一物体若是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因为吸引有两种可能,即: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带电是一种接触带电的现象。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①将物体靠近轻小物体,若能吸引,表明物体带电。②用一个已知电荷的带电体靠
近物体,若出现排斥现象,表明物体带电;③将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若两片金属箔张开,表明物体带电。
(二)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3)酸、碱、盐水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4)要得到持续电流必须有电源,电路还必须是闭合的。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实际一般电路中是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在酸、碱、盐水溶液中,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流通过导体时要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发生的现象,叫做电流的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分别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磁场能和化学能,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发生电流的化学效应的同时一定发生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
(三)电路
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元件所组成的电流路径,叫做电路。
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设备,是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必要条件。电路中的各种用电设备统称用电器,它是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导线传输电能。开关可以接通或切断电路。
电路图:用特定的符号表示电路中各元件连接情况的图。
名 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电学基础知识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