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
1 雷电过程与雷电参数
3. 余辉阶段
二. 雷电参数
雷暴日(Td):一年中发生雷电的天数(30-40)。
雷暴小时(Th):一年中发生雷电的小时数(100)。
地面落雷密度( ) :每平方公里地面在一个雷暴日
中受到的平均雷击次数。
2. 雷道波阻抗
先导
A
A
A
A
主放电
3. 雷电流幅值(I):雷电流指雷击于低接地电阻
(≤)的物体时流过雷击点的电流。
一般地区:
少雷地区:
I—雷电流幅值(kA)
P—幅值大于I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
经验公式:
4. 雷电流的波前时间、波长、陡度
我均陡度:
实测表明:
5. 雷电流极性及计算波形
75~90%的雷电流是负极性,在防雷设计
中一般按负极性考虑
常用计算波形:
(1). 双指数波
0
I
(2).等值斜角平顶波前
0
I
(3).等值半余弦波前
0
I
§ 防雷保护装置
一. 避雷针和避雷线
1 . 保护原理:当雷云放电时使地面电场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场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使雷电对避雷针放电,再经过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防雷保护装置:指能使被保护物体避免雷击,
而引雷于本身,并顺利地泄入大地的装置。
高电压工程课件-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