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艺术感觉创造与.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
作者:曹文轩
文字记录、整理:薛连通
来源:/chinese/RS/
11月9日,立冬过后,天气渐冷,听众都身着冬装来到了文学馆演讲厅。上午9时30分,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走上讲坛,介绍主讲人和讲题:今天我为大家请来的是:他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读书。现在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位出色的学者。同时,他还是一位多产的优秀作家,近些年,他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细米》等长篇小说,分别获得中国作协的三届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金奖,两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届“国家图书奖”。今年作家出版社又推出了他的9卷本文集。这个经历和成就便能聚焦成著名作家、学者曹文轩教授。我们欢迎曹老师上场。
作为老师,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在校就读时,我也有幸做过他的一枚桃或李。看到曹老师,大家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定是各人有各人的感觉。我们见一个人球踢得好,会说他球感好;游泳游得好,说他水感好;琴拉得好,舞跳得好,那是人家艺术感觉好。感觉是个什么东西?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们欢迎曹老师为我们主讲《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在热烈的掌声中曹教授一面招手一面向听众致意,登上讲台开始了他的精彩演讲:
大家好!我今天所讲的不仅是文学研究者对文学的理解,更是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对文学的理解。这种理解也是来自我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它对我们实在太重要了,下面我分几个问题谈:
一. 感觉与思维
1. 感觉是思维的起点。感觉是思维的绝对前提,无论是理性思维还是艺术思维,思维的运转,倚赖于提供经验材料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经验材料,而没有经验材料,思维的运转也就失去了推动力。没有感觉,就没有颜色、声音、温度、气味、时间和空间,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史。细究起来,人类的今天以及今天这样一个世界,所有这一切,都来源于感觉,因此,感觉是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人论的最基本命题。马赫把感觉推到人类思维的显赫位置:“我常常被引进感觉的分析这个领域里来,这是由于我深信全部科学的基础……须等待着……感觉的分析作进一步的重要的阐明。”“感觉是第一性的存在……。”
2. 西方哲学和心理学对感觉的研究。由于感觉对思维处在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上(真理与谬误,理性与艺术,都来自感觉),因此,西方对感觉的研究一向肯下功夫。柏拉图、达尔文、叔本华、马赫、弗洛伊德等,都从不同角度对感觉进行了极为深刻的研究。这种研究甚至细致入微到对某种感觉的专门研究。
感觉意识的由来已久,培养了西方人对感觉的不断回味和沉思的习惯。一种普遍的感觉意识,这一点,我们即使在阅读西方人的学术著作时都能体味到。它在表现人物时,总是尽力去体察和描摹人物的种种感觉。西方小说和戏剧总给人一种印象:那些人物感觉丰富、复杂;他们敏感,并且喜欢品味自己的感觉,或琢磨别人的感觉。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可以经常听到一个人物自己对自己的感觉的表白,或是对别人的感觉作极为细致的剖析,让人有一种灵魂被揭示,仿佛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的透彻感。作为创作主体,艺术家本人也极为着重自己的感觉,他们宁静地沉浸在对世界的感觉之中。后来的印象派、意象派、感觉主义以及各种各样的现代派艺术,走了极端,则把感觉奉为上帝,而拜倒在它的脚下。
3. 中国文学作品中感觉的变化

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艺术感觉创造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8-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