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颈内静脉穿刺.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耳垂下到胸锁关节的连线,颈内静脉的口径,±,±。颈内静脉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后方,被该肌掩蔽一部分;中段在锁骨上小窝的后方;下段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后侧,被该肌所覆盖。置管深度可参考胸锁乳突肌中点至上腔静脉的距离:成人右侧10~12cm,12~14岁约8~10cm,6~12岁约6~8cm,2~5岁约4~5cm。,以方便操作。此举是以头部转动不影响颈内动、静脉位置关系为前提的。事实上,有人已用超声成像法证实:90%被检测者头部偏转后颈内动、静脉的重叠率增加,且增加值与偏转程度呈正相关。且当头部偏转超过40°后,胸锁乳突肌势必绷紧拉直,将其后、下方的颈内静脉压瘪,甚至完全萎陷。加之进针时静脉常被推进的穿刺针进一步压瘪,故头部过偏时进针过程中常难于抽到回血,回抽血假阴性常使穿刺者以为尚未到达静脉,从而误导穿刺者进一步进针,突破静脉后壁而误伤与之重叠的颈内动脉。本文结果亦印证了穿刺时头部过偏不仅显著降低了进针回血阳性率和穿刺一针成功率,而且增加了误穿动脉的危险。,,而颈内静脉恰在此处经过与右锁骨下静脉汇合,有作者以此点作为穿刺方向的参考标志,对不同年龄、性别、体格需要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的急诊病人进行穿刺,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穿刺一针穿中率达到95%,与传统方法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以下是图示。;高位穿刺点的确定:病人采取平卧位,头颈呈正中位,头低10~15度,于环状软骨至右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划一直线,操作者用左手食指在该线近胸锁乳突肌内缘处触之颈动脉搏动,在颈动脉搏动最清楚处作为穿刺参考点,~,作为穿刺点。低位穿刺点的确定: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左侧,右肩下垫高5~10cm,突出右侧颈部,于锁骨中内1/3处确定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交汇点即颈动脉三角处,操作者用左手食指触之颈动脉搏动点并推向内侧,~。穿刺方法:两种方法进针方向均朝同侧乳头方向。高位法针轴与皮肤呈30~45度,低位法呈60度。用内含肝素盐水的5ml注射器在上述穿刺点进行试穿,成功后改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CVP穿刺包内的专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成功后分别送入引导钢丝、扩张器及导管,回吸通畅后固定导管,并将导管接输液器和测压装置,进行常规静脉输液和CVP测定。有人曾经作过比较,发现前者成功率较高,并且对于那些有颈椎病,不能转动颈部或活动受限的患者较为合适。:去枕平卧位,颈背下垫一小枕,右上肢外展90度,头转向左侧45~60度,头低足高20度。取中位穿刺点,即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5~20mm颈内静脉穿刺点。选择带导丝塑料套管穿刺针,穿刺针方向与矢状面平行,与额平面呈25~40度角。导管置入长度为1cm+7cm+穿刺点至锁骨上缘距离,左侧为11cm+穿刺点至锁骨上缘的距离。此外尚有采用沿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向头侧2~3cm定位的方法。因为针尖方向指向同侧乳头的外上方,进针只有1~2cm,有时比周围静脉还容易。理论依据:颈内静脉起于颅底颈静脉孔后部,于锁骨的

颈内静脉穿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9-01-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