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俗活動製作人:朱昱任林禮權翁國翔岡山籮筐會說起岡山的籮筐會(有人稱大趕集),到今年為止已經有102年的歷史了。過去聽說台北縣也有一個,正確地點我忘了,之前據說有意廢除,不知目前是否還存在?所以,岡山籮筐會應是台灣僅存的唯一大趕集吧!籮筐會的由來遠在100多年前。要介紹籮筐會之前,首先我得先說明一下岡山的地理環境位置。岡山鎮人口目前約四十餘萬人,他的外圍鄉鎮有:田寮鄉、燕巢鄉、阿蓮鄉、路竹鄉、湖內鄉、永安鄉、彌陀鄉、橋頭鄉和梓官鄉。而岡山又正位於台南市和高雄市的中間,就因為他的地理位置相當特殊,所以在過去,岡山是一個相當繁華的所在地。我想因為如此,所以籮筐會的地點才會在岡山進行吧!?籮筐會一年有三次,分別是每年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八月十四日及九月十五日。在古早時代,籮筐會是以物易物的方式存在的,像田寮、燕巢、阿蓮分屬山區,生產農產品,永安、彌陀和梓官位於海邊,所以有海鮮。在我孩童時代還住在山裡的時候,每次一到籮筐會聚集的日子裡,我們都會相當的興奮,我們山裡的物資相當缺乏,能有機會到大都會一逛,是我們夢想中的期待。而大人們會準備好要和別人交易的物品,用扁擔挑著,然後我們再從山裡走約二、三十分鐘的路程到稗尾等候客運車,從那裡搭車到岡山。在過去的籮筐會中,可以找到你要的任何農漁用具。像我們家是務農的,所以阿公就會挑選鋤頭、畚箕、斧頭之類的,如果是漁家,就有漁網、漁具等等…..,還有八仙桌、鄉下人在坐的長凳,當然還有一些民俗技藝及傳統,像青草、美濃紙傘,龍鬚糖……等。現在,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年輕一代的人已少有人務農為生了,因此,現在的籮筐會漸漸也走樣了,變成了超級大商展,除了棺材之外,要什麼有什麼,真是叫人目不暇給。例如:愛花者,更有一整條花卉街,約百來個攤位任你選購。像今年共有1500個攤位,另有保留了50個民俗文化區的攤位,在這裡,你可以找到過去年代中的物品,例如:蓑衣、水缸…..等。過去曾有人也建議要廢除籮筐會,因為農業社會已不再,但是岡山鎮公所仍有意保留下來,至少留著它,鎮公所每年還可增加二三佰萬的收入呢(每個攤位500元)。今年的三月二十三日已到了,錯過了這一次,還得等上近半年喔!你想來一看嗎?別忘了要開車比較好喔!但是從不塞車的岡山,每遇到籮筐會就會塞車,還有要注意您的皮包,小心扒手喔!自古以來,華南地區就是一個高溫多熱、鼠疫、霍亂、傷寒、瘧疾叢生的地方。時常發生瘟疫,面對突來的災害,一向以草木之富的中國人卻束手無策,以為瘟疫的流行就是瘟神疫鬼的作祟。在這種狀況下,尚鬼祁巫就成為治病的唯一方法。但是瘟神總是瘟神,誰也沒有辦法確定神麼時候他會發起脾氣,傳說之中,疫鬼的巢是在海中飄渺的海島。聰明的中國人終於想出一套美麗的神話,熱情款待之後,編造紙船送祂出海,希望祂們回到自己的老巢不再回來。燒王船但是,居民非常懼怕王船,傳說王船若不幸靠岸,不僅不能逃避,還得撿拾起並為它建廟或做醮普渡,否則舉莊遭殃。並且祭祀不可以太寒酸,不然惹祂們生氣。王船飄著的地方,對當地居民而言,當然是一種凶兆,但總有因祭祀而人丁興旺的。慢慢地,王船就退去恐怖的色彩,最後變成一個吉祥的神器。 所以,「燒王船」祭典盛行於台灣西南沿海,一直是台灣地區最著名且最重要的廟會活動之一,它的原始意義是送瘟出海,如今雖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但仍存有濃厚的瘟神色彩,使得「王船祭」至今籠罩著神秘、嚴肅的氣氛。划龍舟的由來原是一祭水神的儀式,為了消災祈福,後來附會為鄉民撐船尋找屈原的身軀,時至今日,龍舟競賽已成為端午節最受歡迎的民俗活動。龍舟需經過「開光」儀式才可使用,因此每年農曆五月初一,都請地方首長祭拜水仙尊王,並提筆在龍舟的龍眼上點眼睛,此即稱為「開光」。初五龍舟下水前,還要敲鑼打鼓,抬龍舟到河岸,沿路都有民眾燒香禮拜及放鞭炮,巡行後龍舟便入水比賽。划龍舟競賽開始,只見船上的選手在隆隆的鼓聲中,以劃一的動作奮力往前划,河道終點處中插有錦標,看那一隊最先奪得錦標即為勝隊,而勝負往往僅在一瞬間。精彩刺激的比賽,亦吸引許多民眾在岸邊觀賞,為選手加油。在古代許多傳統活動漸漸式微之際,划龍舟不但愈來愈受重視,更成為鍛鍊體力及團隊精神的運動,而觀賞龍舟競賽,也成了全家大小調劑身心的最佳休閒活動。這些年來,放水燈無疑已成為基隆中元祭的最引人的活動,甚至不少人誤認這便是祭典的全部。其實根據原意,放水燈的目的在為水路孤魂照路,邀請他們上岸共享普渡,唯有如此,才能使水、陸兩界陰客靖安。放水燈遊行的隊伍,都會極盡所能的製作水燈,甚至有高達一、二層樓高的水燈排,由於陣容浩大美麗,年年都吸引民眾熱情圍觀。放水燈前,岸邊還會請僧道誦經致祭,並準備牲禮及祭品。放水燈基隆中元祭放水燈的地點,在八斗子望海巷的公車
台湾民俗活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