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广谱阴阳论与辩证矛盾论的比较研究论的阴阳比较辩.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广谱阴阳论与辩证矛盾论的比较研究
王晓岗(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 450045)
 
摘要:广谱阴阳论是广谱哲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系统地比较广谱阴阳论与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矛盾理论的联系和区别,凸现了广谱阴阳论对辩证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揭示了广谱阴阳论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论特征。
关键词:广谱阴阳论辩证矛盾论比较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广谱阴阳论是广谱哲学关于辩证矛盾理论的一种新型研究,它用辩证结构主义方法,对于辩证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基本矛盾和矛盾的转化等问题均提出了新的概念框架和数学模型。本文拟就广谱阴阳论与辩证矛盾理论的关系做一初步的研究。
一、辩证矛盾概念与两类阴阳理论
在流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关于辩证矛盾的规定是:反映事物内部所包含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的范畴。这个概念有如下几个要点:
(1)辩证矛盾不是逻辑矛盾。
(2)辩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对立和同一是辩证矛盾的两个属性。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具有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性质。
(4)矛盾的对立性又称为斗争性,斗争性和同一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特性。
(5)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6)矛盾双方又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里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如何把辩证矛盾确切化、精确化?第二,是否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可以相互转化?第三,是否任何矛盾都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例如:真理的相对性和真理的绝对性之间如何相互转化?传统哲学认为“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句话的前提是,有些真理是相对的,有些真理是绝对的,这才会有“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的说法,这显然是个错误的前提。真理只在指定的意义上有绝对性,在另外的意义上有相对性,即绝对和相对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相反属性,既然绝对和相对不能截然分割,因此就不存在“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的命题。
又如:我们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是在两类不同实验(衍射实验和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出的结论,这一矛盾的双方并未表现出因双方力量消长的变化而导致光的变化。类似还有力学上关于物质运动中的“在与不在”的矛盾,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广义阴阳概念及两类不同性质的阴阳概念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困惑。
所谓广义阴阳是以组成事物的要素、关系、结构等为载体的,并且通过这些载体表现出来的,具有相互依存又正相反对的性质、关系或状态(参见文献[1] P65)。这一概念有以下几点含义:
(1)用“阴阳”的概念取代辩证矛盾中的“矛盾”,并加以数学化、模型化、结构化,这样就可以用“阴盛阳衰、阴阳平衡、阳盛阴衰”来表示辩证矛盾双方的变化,从而鲜明的表现了辩证矛盾中的“矛盾”与形式逻辑中的“矛盾”的根本区别,也避免了人们在概念理解上的混淆(参见文献[1]P69)。
(2)广义阴阳不是实体,而是以组成事物、系统的要素、关系、结构为载体而表现出来的性质、状态和关系,明确这一点对于反对把矛盾双方理解为实体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科学诞生后,国内外均有不少学者借系统是由诸多要素组成而反对“一分为二”,混淆了辩证矛盾的“二”与系统的“多”的本质区别,宣传用“一分为多”取代“一分为二”,广谱阴阳论在这个问题上运用广义量化模型给予了具体的反驳。
在广谱阴阳论中,广义阴阳也称为阴阳序偶,它是阴阳集合A={阴,阳}的两次直积A2的元素,这个阴阳序偶满足对偶性(反向性、反序性等),同时又有一定层面的等价性、某种变换下的不变性。这些性质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了传统矛盾概念的对立性(斗争性)和同一性,因而比后者更为精确。(参见表1)
表1 辩证矛盾与广义阴阳
在广义阴阳的基础上,广谱哲学进一步区分了动力阴阳与状态阴阳,这两类阴阳均满足一般辩证矛盾的对立性与同一性,但又有重要的区别。动力阴阳即动力矛盾,是矛盾双方具有相互作用又有力量消长的矛盾,而状态阴阳即状态矛盾是双方一般不表现为相互作用、又无力量消长的矛盾,前者如吸引和排斥,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后者如机械运动中的“在”与“不在”的矛盾,微观客体中的粒子性与波动性的矛盾等。应该指出,有无这个区分大不一样。正是有了这样两类矛盾的区分,才有效地解决了有些矛盾的双方不表现相互转化的困惑。在广谱阴阳论中,明确指出,状态阴阳如“在”与“不在”的矛盾,微观客体的粒子性与波动性,是不会发生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它们只表示一种客观存在性,不依赖人的意识性,只有那些矛盾双方有力量上的此消彼长的动力阴阳中,如:吸引和排斥、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才会发生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而且,只有在动力阴阳中,才会出现有主序方与非主序方之分,也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广谱阴阳论与辩证矛盾论的比较研究论的阴阳比较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8-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