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贿赂案件侦查策略与战术初探.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贿赂案件侦查策略与战术初探
近年来,贿赂案件较贪污案件呈迅速上升趋势,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贿赂案件已占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立案总数70%以上。如果说腐败是社会毒瘤的话,贿赂就是毒瘤中的恶瘤,既难治又难除。因此,打击贿赂犯罪一直是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重点和难点。而办理贿赂案件时,如何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实现有效地突破尤为关键。笔者结合实践,谈些粗浅认识。
一、贿赂案件侦查阶段的划分
对贿赂案件的侦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主要是立案前分析线索,摸底初查,排兵布阵。在此阶段,应当广泛收集旁证材料,了解案件背景,做好充分准备,为下一步侦查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中期是立案后,侦查人员根据初查掌握的线索与行贿人、受贿人、证人等关键人物正面交锋,获取直接证据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效果如何事关整个侦查活动的成败。后期是对证据梳理、补充、固定阶段。主要针对收集的证据是否符合“三性”进行补强。在上述三个阶段,侦查力量的分配,可以实行“四四二”组合方式,将侦查重心适当前移,提高前期工作效率,既重视口供突破,同时也秘密收集其他证据,并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来核实其他证据的真伪,这样可以避免依供取证的单一性和被动性,达到外围有证,分析用供,供证结合的效果。
二、贿赂案件的突破策略与战术运用
突破一词,按字面理解为择其要害攻击之,致其瓦解。因此,任何从行、受贿方发现致命弱点,使其开口、缴械,值得研究。在侦查策略上,要七分思考,三分行动,要理性地确立侦查方向,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效能。
(一)前期的分析布阵和摸底探情
古书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己知彼,百战不贻。贿赂犯罪的过程,多是“一对一”的形式,除了钱、权交易者外,一般不会有第三人在场。这种特殊犯罪形式,决定了贿赂犯罪的证据比较单一,大多数贿赂犯罪案件的定案证据只有受贿人的供述和辩解以及行贿人的证词,难以收集到其他形式的证据佐证。而且案件多是非行贿人举报,或者是不知情或知情不详的群众提供线索。因此,作为侦查工作的主帅,要在对案件线索进行民主讨论的基础上,静心分析以下几方面情况:
1、线索含金量。对署名举报的,可单独约见举报人,询问其线索来源,掌握哪些材料,如何获悉等。根据被举报人职权、习惯、爱好、品质、社会关系等,对线索有个较清晰的认识;对匿名举报的,由于无从了解举报人,为避免侦查方向的偏离,分析时对数额求准不贪大,对事实求精不取多,对行贿人求近不求远(便于控制),对线索有大致轮廓,避免初查时四处开花,努力提高立案的一箭命中率。
2、初查要“秘、快、精、变”。“秘”,即对被查对象要秘密,应隐蔽身份、意图和手段,甚至以明指李四暗查王五。如通过以税务、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名义调帐、查帐等方式,掌握行贿对象、事项、时间、地点等关键问题。同时,对内部人员也要保密,强化分管检察长与办案人员纵向单线联系体制,杜绝本院干警横向联络,互不打听、不谈论、不干扰,缩小知案人范围,少一丝泄密,多一线成功。“快”,就是针对经济犯罪嫌疑人大多文化层次高,反应敏捷,加之现代通讯发达等不利因素,从着手初查到决定立案一定要速战速决,出奇制胜。“精”,即对线索择准一二,目标明确,力戒草木皆兵。初查范围要小,事项要单一,取证要简,可信度要高,既要认真细致,也要客观求是,有则有,无则无,充分认识到依法初查既是发现犯罪,也是还被举报人清白的

贿赂案件侦查策略与战术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 navirat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