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照耀下的成長之路(專訪趙良玉女士) 趙良玉老師主講(共一集) 2007/10/13 吉化電視台檔名:52-207-01 主持人:她有著三十多年的教子經驗。她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更注重對孩子品德的教育。在她的教育下,她的兒子在美國博士畢業後,先後在美國德州大學和肯薩斯州州立大學教書,後來移居澳大利亞,在昆士蘭大學商學院教書,是該校最年輕的教授。歡迎收看本期「成長故事—趙良玉老師的教子之道」。趙良玉老師今年六十三歲,退休前曾做過中國食品報記者、廣東食品報副總編,以及廣東省社會福利集團公司公共關係部經理等工作。趙老師還曾應吉林市義工協會和松花江中學之邀,講述教子心得。趙良玉老師的兒子鍾茂森,今年三十四歲。一九九五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後到美國留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在留美期間,他曾被美國《誰是優秀者》雜誌評為全美優秀大學生,僅用四年時間,鍾茂森便完成了碩士、博士課程,一九九九年獲得金融博士學位,並先後在美國德州大學和肯薩斯州州立大學教書。後來移居澳大利亞,在全澳州排名第一的昆士蘭大學商學院,取得永久性教職,是該校最年輕的教授。他還多次獲得國際最佳論文獎。同時鍾茂森也是廣州中山大學的客座教授,澳洲淨宗學院的副院長。曾跟隨淨空教授多次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各地關於和平、教育、宗教團結的會議,也常常應邀參加一些世界性的金融學術交流會議,並到世界各地大學講學。主持人:教育孩子從來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牽動著千千萬萬父母的心。可是如何教育孩子,恐怕是很多家長都撓頭的一個問題。人的素質和倫理道德急劇滑坡。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對於教育方面也積累了非常豐富而成效顯著的經驗,有待於我們去深入挖掘,從中吸取有益的養分。一個特殊的機緣,我們有幸請到了趙良玉老師,在今天的欄目中,就讓我們來一起分享她三十多年的教子經驗,來看一看她在教育孩子素質和德行方面有哪些心得。主持人:良玉老師您好! 趙良玉老師:您好! 主持人:在您的心目中,母親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趙良玉老師: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角。我想可以用我兒子給我的一個生日賀卡裡面的一段話,來說這個問題,可能更清楚。他在一個生日賀卡裡這樣寫到,他說:「人的嘴唇中所能發出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親』,最動人的呼喊就是『媽媽』。這個平凡而偉大的稱呼,它充滿了溫暖與慈愛,顯示了神聖的責任和教化。母親,您對我的教育是與我的生命同步。媽媽,您是我的亦母、亦師、亦友。」就是說,我覺得母親在家裡的責任,除了是妻子之外,她是孩子的母親、老師和朋友。主持人:我知道您二十八歲才有了孩子,這個年齡對一個女人來說已經是不小了,當然在生孩子的時候也會有一定的危險,那為什麼想到二十八歲還要要一個孩子? 趙良玉老師:我覺得一個母親,她首先要在心智方面做好一些準備,準備什麼?準備當一個負責任的母親的時候,才要孩子,就是願意把將來這個孩子培養成一位人才。因為有這樣的心,所以做一些學習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我才開始要,所以到二十八歲。主持人:我曾經聽過您和您兒子一起做的演講,您認為胎教是家庭教育的起點,為什麼要這樣認為? 趙良玉老師:胎教非常重要!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說告訴我們要有胎教。一個孩子有胎教以後,他以後走向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來講,都會非常順利,就是老師和母親教導他,他比較容易接受。中國胎教並不是現在開始我們才提出來的,幾
母爱照耀下的成长之路(专访赵良玉女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