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周勇金佛山杜鹃.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周勇散文《金佛杜鹃》与《江山红叶》中午,老师发来短信:“今日重庆日报第17版发表拙作《金佛杜鹃》,请你一哂……”我回了老师之后,迫不及待地通过网络搜出这篇美文,一口气读了好几遍。一直以来,老师给我的印象,更多的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虽然以前也读过他的名篇《江山红叶》,对他的才情赞叹不已,但还略有“虽是妙手,却是偶得”之感。在我的了解中,老师写的散文不多,更多的是《重庆通史》、《重庆开埠史》、《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第二次国共合作丛书》、《国民参政会》、《辛亥革命重庆纪事》等史学著作。但今天,老师在我心目中,又树立了一个新的形象。老师的文学作品虽然不多,但篇篇都是精品大作,需要像品美酒那样,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味,自然会回味无穷,兼具“四美”之特征,令我辈难以望其项背。一是画面美,景物描写雄奇壮丽。在老师眼里,三峡红叶,“美轮美奂:大江之上、峡谷两岸、远山近岭、层林尽染。”聊聊数语,便像作画一样,勾画点染出一幅意境深远、又怡然自得的三峡红叶美景图,朗然立于读者眼前,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图既有“大江之上”,自山下而仰山巅的高远;又有“峡谷两岸”,自峡谷之前而窥峡谷之后的深远;还有“远山近岭、层林尽染”,自近岭而望远山的平远。这恰符中国诗画的“三远”之法,并不透视,而是流动的视线,多维的展现,其立体感与空间感不言而喻。其画面给人诗意的美感,“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不仅如此,这美景“既有男儿的雄壮之美,重峦叠嶂之中,莽莽苍苍,如长城连绵,逶迤千里。”又有女儿的灵秀之美:“红,是她的本色;秋,是她的本季……为肃杀的冬日挽住秋天的斑斓,为不舍的峡江拥留温暖的光芒,翘首迎望新春的曙光。”虚实相生,力透纸背,皆成妙境,美轮美奂。在老师的笔下,金佛山的杜鹃花活灵活现:“漫天红霞,山色如黛,层层叠叠。俯观脚下,夕阳把最后一缕余辉投射在悬崖绝壁之上,洒落在原始丛林之中。红的、粉的、紫的、黄的,还有白的、蓝的、绿的、黑的……仔细看去,那是花的树,高大挺拔,秀立林海,一棵棵,一丛丛,一片片,真是织锦堆绣、万千绚烂、一望无涯,在落日的辉映下,凭添了几多通透和明丽……”我相信,若是画家读到这诗意的描写,一定能即刻作出绝美的画来,且必有刻骨形胜之笔,点染传神之妙。相比“江山红叶图”,“金佛杜鹃画”画面更多,除此之外,还有“晨景图”:“清早,晨雾带着细雨把群山滋润得苍翠欲滴。那濛动的雾、雾中的雨,那山中的树、树上的花,还有那花前的人,隐隐约约,飘飘洒洒。早起的布谷鸟,声声啼鸣,催人启程,更有另一番情趣。”这的确又是另一番意趣之景。二是气韵美,语言表达张力十足。老师在散文中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他特别喜欢用短句与长句相间的语言技法来描画和抒情,又尤其喜欢四字短句,犹如古代的四言诗,舒缓有致,张力无限,气韵无穷,足见老师的语言文学功底。比如,《金佛杜鹃》中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漫步山间,循花海徜徉。凭栏望月,清辉满山,习习山风,浮动旷野幽香。看月下的杜鹃,隐去了白日的妖娆,只现出淡淡的素色,在晚风中摇曳多姿,端庄灵动,更见妩媚。”单这几句,完全可以说是一首语言收放自如,表达自由流畅的好诗!又如《江山红叶》中的:“虽为草芥,却不甘平庸;伫立悬崖,傲视大江;云山烟雨,相拥夔门,染尽‘天下雄关’气势

周勇金佛山杜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8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1-26
最近更新